5-羟色胺测定
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是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物质。主要的活性结构是吲哚胺,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组织中,包括脑、血小板、肺、胃粘膜、血清、唾液腺等。其中以脑组织中含量较大。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的作用,形成5-羟色氨酸,再经脱羧酶脱羧后,成为5-羟色胺。5-羟色胺约1/3从尿中以5-羟吲哚乙酸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余2/3在肝脏中与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或将吲哚基断裂而分解。其测定方法有荧光分光光度法及液相色谱法两种。常用的荧光分光光度法一般沿用Uden-friend法,可测定血液或组织中的5-羟色胺。该法的基本步骤是向血中加入适量的ZnSO4和NaOH的混合液以沉淀蛋白质。再自无蛋白滤液中用正丁醇提取5-羟色胺,接着用pH10的硼酸缓冲液将5-羟色胺洗脱出来。在pH4的甲醛缓冲液或3M(克分子浓度)盐酸缓冲液内,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用甲醛缓冲液时,激发光波长选用330nm; 用盐酸缓冲液时,激发光波长用550nm。正常值: 全血为0.1~0.2mg/L*。显著增高见于肝、肾、肺或脑的类癌综合征,可比正常值高4~5倍。中等增高见于各种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胰腺炎、Crohn病及其它肠腔疾病。降低见于苯酮尿症、震颤性麻痹症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