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发展提高阶段70年代后期以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产业结构、劳动结构发生变化,农民迫切需要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文化、技术水平。期间,专职干部和教师逐步归队,各级管理机构也逐步恢复,为农民教育的正常发展创造了条件。1979年冬,除参加扫盲学习者外,有业余小学17万多人,业余初中2万多人,各种农技班5万余人。
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民学习生产技术的积极性高涨。省教育厅于1983年在江阴召开农民教育经验交流会,推广该县申港乡举办乡镇成人教育中心的经验,开创了江苏举办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的新局面。1985年,全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发展到896所。1988年4月,江苏省教委、农林厅、乡镇企业局、财政厅联合转发了国家教委等部门 《关于颁发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暂行规定》,并颁发 《江苏省乡 (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暂行规定》,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办学经费、领导管理等问题作了规定。是年,全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共1 555所,组织农民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达294万人,业余中、小学49.5万人。
1989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委 《关于组织实施 “燎原计划”试行方案》的通知,对实施“燎原计划”的基本任务、主要目标及具体措施提出了意见。同时,确定宜兴、江阴、东海三个县(市)和141个乡(镇) 为实施 “燎原计划”示范县、乡 (镇)。
1990年4月,省政府在铜山县召开农科教统筹工作会议,要求在今后三五年内实现以农科教各部门的站、所、场、校、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相互沟通的农村人材培训和科技推广网络,逐步形成以县(市、区)为中心,以乡 (镇)、村为基础的农科教协作体系;培养大批农村急需的实用人才; 使农村企业职工大部分受到培训;要推广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使智力、技术因素在农村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比重有所提高。至年底,全省组织农民参加学习的有349万人,其中业余小学15.7万人,业余初中9万人,业余高中及中专4.1万人,大专0.4万人,各类技术培训319.8万人。全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发展至1 807所,专职教师4 737人,兼职教师22 314人。
1993年12月,省教育委员会与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在武进联合召开 《江苏省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10多年来乡镇企业职工教育的做法与经验,颁发了《关于加强江苏省乡镇企业职工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意见》,表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单位,使全省乡镇企业职工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至1995年,全省有2 000余个乡镇、3. 56万个行政村建立了成人教育中心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乡村成人学校建立后,积极开展了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活动。1995年,全省累计教育培训达694万人次,其中各级各类学历教育18.3万人次,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138万人次,初高中毕业生62. 1万人,扫盲9. 28万人,扫盲巩固提高17.6万人,农副业实用技术培训355万人次,思想政治教育8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