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麻类
是江西传统的经济作物, 有苎麻和黄(红) 麻两种。
(1) 苎麻。江西为全国主产麻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 生产不断恢复和发展, 但发展速度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苎麻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发展最好的1987年, 全省播种面积达3.73万公顷, 总产量达3.35万吨, 创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最好水平, 在全国的排位处5位前后。这期间, 江西办起了一批苎麻纺织企业, 传统的夏布生产, 再呈活跃时期。宜春、新余、上饶等地所产夏布, 成为江西出口的重要土特产之一。
(2) 黄(红)麻。60年代以前, 江西种植的全为黄麻。1964年, 赣县农业局率先从广东引进红麻青皮3号品种试种并获成功。之后, 主产区逐渐以红麻替代黄麻。目前, 黄麻在分散产区仍有种植, 但面积越来越少。新中国成立以后, 江西的黄 (红) 麻生产有一定的发展。1956年兴建 “江西八一麻纺厂” 以后,黄 (红) 麻生产正式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制订了一系列扶助政策, 推动黄 (红) 麻生产的发展。1955—1959年间, 全省黄 (红) 麻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万公顷以上, 总产量稳定在0.8万吨以上。1957年, 播种面积达1.46万公顷, 总产量1.44万吨, 亩产66千克。1979—1995年的17年中, 有15年总产量稳定在1万吨以上。发展最好的1985年, 播种面积达1.63万公顷, 总产2.99万吨, 亩产122千克, 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水平。后因市场原因, 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又有所回落。1995年, 播种面积为0.44万公顷,总产量1.36万吨, 亩产207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