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能资源分布
以有效风能年贮量、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能可利用时数作为风能资源分区指标,全省分为4个区:
(1) 风能丰富区。包括河西走廊北纬40°以北地区、乌鞘岭和华家岭等高山区,面积约占全省的23%左右,有效风能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风能可利用数在6 000小时以上, 有效风能年贮量在800千瓦小时/平方米以上。为风能资源最丰富区。
(2) 风能可利用区。包括河西走廊中南部的嘉峪关市、张掖地区的山丹、民乐和金昌市、民勤县,面积约占全省的24%,有效风能密度80—150瓦/平方米,有效风能可利用时数4 500—6 000小时, 风能年贮量400—800千瓦小时/平方米。风能潜力较大,有一定利用价值。
(3) 风能季节利用区。包括张掖地区西部、武威地区南部、白银市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25%,有效风能密度55—80瓦/平方米, 有效风能可利用时数2 500—4 500小时, 风能年贮量150—400千瓦小时/平方米。不少地方在冬春季节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4) 风能贫乏区。包括兰州市、临夏州、陇南地区、白银市中部、平凉和定西两地区南部及甘南东部,面积约占全省的28%,有效风能密度25—60瓦/平方米,有效风能可利用时数在2 500小时以下,有效风能年贮量在150千瓦小时/平方米以下。一般没有利用价值,但个别地方也有季节性利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