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缓慢发展阶段1989—1991年
由于农业投入政策、农产品购销价格政策等关系到农产品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长期以来没得到根本解决。这期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投入有所增加,粮价有所提高,农资实行专营,控减农民负担,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等,但还不可能扭转多年矛盾积累形成的被动局面,致使农业继续徘徊。1989年,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治理整顿,抑制通货膨胀,江苏按照全国的要求,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治理整顿,并关停了一批高能耗、高物耗和盲目重复布局、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受宏观控制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回落较大,1989年,乡村两级工业产值仅增长3. 9%,比前3年平均增幅回落30个百分点,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仅实现利税20.78元,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劳动力大量回流,1989年,乡村两级企业劳力减少46万人,是多年来没有的。1991年,江苏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夏粮损失19亿公斤,秋粮绝收615千公顷,棉花绝收121千公顷,农业受到重大损失。1989—1991年,种植业、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年递增率分别为—2%、6.3%和19.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4.9%(实际收入年递减2.4%),农村社会总产值年递增仅11.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