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3.快速发展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3.快速发展阶段 3.快速发展阶段1980—1993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洋渔业逐步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逐渐进行全面的改革,海洋渔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渔业产量由1979年的6.3万吨增至1993年的34.8万吨,增长4.52倍。这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2.挫折徘徊阶段 (二)淡水渔业 ☛ 3.快速发展阶段 3.快速发展阶段1980—1993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5年中央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后,广西各级党政领导转变观念,重视渔业,认真纠正渔业工作中“左”的错误,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全面推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全面走向市场;同时注重科学方法养鱼捕鱼,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渔业投入等。所有这些,给渔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调动了群众对渔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淡水渔业迅速发展,从1980—1993年,连续14年增产,鱼产量由1979年的3.26万吨增到1993年的21.66万吨,增长5.65倍,其中养殖产量增长5.39倍,捕捞产量增长9.8倍。 ☚ 2.徘徊阶段 二、生产水平 ☛ 3.快速发展阶段 3.快速发展阶段1978—1992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西农业科研、推广机构进一步发展,到1992年底,农业科研机构除综合性的广西农业科学院外,已建立了农作物品种资源、水稻、玉米、甘蔗、经济作物、园艺、柑桔、茶叶、土壤、肥料、植物保护、蚕业、农业科技情报、橡胶、亚热带作物、气象、畜牧、兽医、林业等24个属中央部级或自治区级管辖的专业研究所,26个属地区(市)级管辖的农、林等各业科研所,69个县辖农林等科研所。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四个市蔬菜研究所; 还建立了2个自治区农、林技术推广总站,251个地(市)、县(市)农业、水产推广站(中心),2 716个乡(镇)农业和畜牧业技术推广站;187个地、市、县畜牧兽医站、畜禽繁育改良站、饲料牧草工作站;127个气象台站。全自治区有农业(含农、林、牧、渔、水利、气象等业)科技人员约4.5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 102人,中级职称约1.1万人,初级职称约1.8万人,另外还有一批技术工人、农业技术员和民间兽医。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和提高,自治区级农业系统科研机构有精密仪器设备405台(套),有图书资料6.4万多种、21.9万多册。新建了水牛改良、林产化工、农作物育种、古城海水增养殖、粮油食品、农业机械等5个中试基地,具备了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广西的农业科研事业形成了一个学科齐全、科研力量比较雄厚的科研、推广体系,为广西农业科研开创新的局面,攀登新的高峰提供了条件。 ☚ 2.初具规模阶段 二、科研成果及其效益 ☛ 3.快速发展阶段 3.快速发展阶段1979—198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省委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坚持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之路。这期间,全省农业生产以历史罕见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1979—1985年,全省粮食总产先后上了2 500万吨和3 000万吨两个台阶,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3 353. 6万吨),并首次实现人均占有粮食超千斤 (1 088斤)。棉花生产,1979年总产突破50万吨,成为全国第一个总产超50万吨的省份,1984年又创历史最高水平,达66. 59万吨。油料生产迅速回升,到1982年达到91.87万吨,1985年总产达108.79万吨。 ☚ 2.严重受挫和缓慢发展阶段 4.稳定提高阶段 ☛ 3.快速发展阶段 3.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进一步掀起修建县、乡公路的高潮。从1984年4月始,江西获得国家第一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53万美元,特别提款权2.7万余元,两项共计人民币1 983.1万元,加上各级财政(包括交通部、省交通厅补助在内)筹集的配套资金4 395.60万元,合计人民币6 378.7万元,新建改建了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九江等地(市) 15条农村公路,共284.3公里,同时得到国务院拨以工代赈粮、棉、布和中、低档工业品折价6 386.64万元,加上各级财政(包括交通厅补助和地方自筹在内)筹集配套资金8 651.23万元,合计人民币15 037.87万元,完成新建公路1 493.39公里,改建公路1 049.48公里,乡、村简易路1 380.45公里,新建改建桥梁179座、长8 959.4米,以及23个渡口的风雨亭460平方米;交通部拨给专款补助井冈山革命老根据地建设扶贫公路款360万元,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60万元,合计人民币720万元,新建江南—荷花乡、茅坪—唐山、六市—高州、潞江—莲花梧塘、营盘圩—湖南灵县丁村、营盘圩—湖南灵县下村、宁冈—坳里乡、下坊汤渡—坊楼万坡等7条公路,共长65.2公里,新建大桥1座。这些公路、桥梁的修建完成,不仅便利了江西老、边、穷、山地区的县、乡交通,并且将为这些地区带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生产与生活的条件。1991—1995年,国家计委安排以工代赈资金、交通配套资金及地方群众投劳等共计32 184万元,采用专业队伍修建与民工建勤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新建四级以上的县、乡公路436.3公里,改造老路1 487.1公里,新建桥梁31座、长3 070.9米,改建桥梁7座、长149米,新建隧道3座、长400米。在新建的县、乡公路中,有6条路共73.8公里属于省际断头路。这些路建成后,增加了赣闽、赣粤、赣湘、赣鄂的通道,增加了省际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依照“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江西以工代赈改变兴国、安远、修水、宁冈、莲花、黎川、广昌、横峰、弋阳等18个贫困县的交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1995年底,全省有县、乡公路25 013公里,1 929个乡(镇)中,除修水县崇河乡外,其他都通了公路,占乡镇总数99.9%;20 921个行政村,已通公路的达19 360个,占村总数的92.5%。但县、乡公路等级普遍偏低,等外路有11 166公里,占县、乡公路总数的44.64%,高级、次高级路面1 372公里,仅占县、乡公路总数的5.49%。与公路建设相同步全省公路运力大增长。1995年,全省民用汽车达到16.9万辆,其中:交通部门占全省民用汽车比重,客车为4.8%,货车为1.7%;个体和非交通部门拥有汽车为大头,分别占客车的95.2%、货车的98.3%。还有摩托车17.34万辆、简易机动车3.76万辆、拖拉机5.10万辆,总计43.25万辆机动车(为1978年的75.84倍)在公路上运输,活跃着城乡的运输市场。交通部门拥有汽车虽然所占比重已很小,但仍不失为支农的主力军。1995年,全省交通部门完成货运量542.0万吨,其中农业物资142.4万吨,占总运量的26.3%。 ☚ 2.曲折发展阶段 (三)铁路交通 ☛ 3.快速发展阶段 3.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业建设步入了以改革为主旋律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从1980年开始,在山区林区分期分批开展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三定”工作。至1983年,全省基本稳定了山林权属,发放了山林权证,给317.2万农户划定了自留山273.3万公顷,有607.7万公顷山林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全省出现林业专业户和联合体6.66万个,承包荒山16.1万公顷。但是,由于许多农民群众存在怕政策变的疑虑,不少地方的自留山和责任山出现了“分而不治”、“砍而不造”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农民走联合发展林业的道路,有效地解决了林业大生产与单家独户经营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了山地、劳力、资金、技术的有机结合。至1987年,各种类型的联合造林面积占全省造林总面积的40.5%。1984年1月,省政府决定将森工企业的人、财、物下放到地(市)、县管理,结束了长期以来森工企业实行全行业统一核算的历史。各地(市)、县对森工企业普遍建立了经济承包责任制,承包经营的单位近633个。1986年,省林业厅、省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发文,扩大国营林场经营自主权,把国营林场在森林主伐前生产的木材全部放开,允许议购议销;抚育间伐期间的收入不上交地方财政,用于以林养林;林业生产、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所得的利润,暂不征收所得税。这些优惠政策,促使国营林场在贯彻执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的方针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林业立体开发,因地制宜开展种养业、加工业、制造业、采矿业、旅游服务业等多种经营项目,增强了林场活力。 ☚ 2.挫折、调整阶段 二、生产水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