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化综合服务
宜春地区50年代就建立了地区、县、乡、村四级良种繁育体系, 60年代普遍进行四级农业科技网的建设, 70年代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开展服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 在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 为农民提供良种、植保、农药、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从1984年起, 每年从机关抽调1 000名干部、科技人员下乡扶贫, 或组成各种专项服务组实行挂钩服务。商业、供销、金融、信贷、工商、税务等部门立足农业, 面向农村, 与农民开展农工、农商、工商等联营, 结成利益共同体, 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技术、资金、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1985年, 随着统购、派购制度的取消, 市场调节范围的扩大, 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和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 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通过上述措施, 宜春地区的粮食生产在短短的10年间连续跨上三大台阶, 1980年突破20亿千克,1985年突破25亿千克, 1991年又突破30亿千克, 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和商品率等项经济指标列全省之冠。全区10个县 (市) 已有8个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或 “以工补农”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