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3.农业生长季的生理辐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3.农业生长季的生理辐射 3.农业生长季的生理辐射现代研究表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只能同化太阳光谱中380~710毫微米区间的能量。通常将这部分能为绿色植物吸收的光带称为生理辐射,它仅占太阳总辐射中的50%(±3%)左右。全省生理辐射的分布趋势与总辐射相同,年总量在209千~292.6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高于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长江流域和闽浙两省,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其分布趋势以阜新、台安、熊岳、新金的皮口一线为界,西高东低。东部山区在261.25千焦耳/平方厘米左右,辽北地区约为271.7千焦耳/平方厘米,辽南和辽西地区分别在271.7千~292.6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和282.15千~292.6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从大田作物生长季(5—9月)看,生理辐射总量全省为125.4千~158.84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分布趋势仍以阜新、台安、熊岳、大连一线为界,呈西高东低的走向。辽东地区为133.76千~137.94千焦耳/平方厘米,辽南、辽西地区在150.48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上,辽北地区在146.3千焦耳/平方厘米左右。日平均气温≥0℃的期间称为农耕期,该期的生理辐射为175.56千~238.26千焦耳/平方厘米,大体与河北相当,高于东北北部和中部地区,分布趋势也呈西高东低走向。东部山区在209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下,辽北地区为198.55千卡~219.45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辽南、辽西地区为217.36千~238.26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日平均气温≥10℃,是全省主栽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条件。辽宁省≥10℃期间的生理辐射为125.4千~183.92千焦耳/平方厘米,与河北北部、北疆和内蒙古大体相当,高于东北北部和中部地区。其分布趋势基本上以彰武、辽中、熊岳、大连一线,呈西高东低的趋势,东部变化梯度较大,西部变化平缓。辽东地区为133.76千焦耳/平方厘米左右,辽北地区为150.48千~167.2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辽南和辽西地区均在167.2千~183.92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秋季日最低气温≤2℃可作为轻霜冻指标,表示农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停止生长。该时期的生理辐射量在150.48千~217.36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其分布趋势仍是西高东低。东部变化梯度大,西部变化平缓。辽东地区约在177.65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下,辽北地区在188.1千焦耳/平方厘米左右,辽南和辽西地区在198.55千~217.36千焦耳/平方厘米之间。 ☚ 2.太阳总辐射 4.日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