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3. 价格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3. 价格 3. 价格化肥零售价格始终坚持支援农业生产、薄利经营的原则,历来多是执行统一销售价格。统配化肥销售价格的制定,采取以出厂价或进价为基础倒扣销进差价率的办法。50—60年代,商业销进差率分为间接费用定率和直接费用定额两部分。70年代后,二者合并,统称综合费用率。1984年国家调整硝酸铵、尿素零售价格,将尿素对省调拨由原按综合费用率倒扣改为按综合差价额倒扣,根据国家调整尿素零售价的规定,河北省对高、平价尿素加权平均制定综合售价。1989年,化肥专营后,统配化肥的零售价格,用于粮棉油合同订购挂钩的化肥实行平价供应,其他优质化肥执行全省统一零售价,地、市以下专营部门进口和自采化肥按保本微利原则制定零售价格,由当地物价部门审定。1993年除留有极少数量的平价化肥外,化肥价格并轨,农资系统从各种渠道购进的化肥均按保本微利核定销售价格。1994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后,化肥出厂价实行国家指导价,化肥批发零售价格实行不包括运杂费在内的统一经营差率控制,综合差率控制在10%,1996年调为12%。 表2-3-6 河北省供销社化肥购、销、存统计 单位: 标准吨
☚ 2. 供应 二、农药 ☛ 3. 价格 3. 价格经营化学农药长期实行低价政策,以保本微利为原则。1952—1958年,每年降价一次,年均降价幅度为65%。1959年国务院将化学农药价格列为国家管理。1960年为促进农业技术改造,省计委、省财委规定,经营农药利润不超过4%。1964—1967年每年对部分农药品种零售价格进行下调。1964年平均下调幅度为14.3%,1965年为28.6%,1966年为27.9%,1967年为11.8%。1971年农药零售价下调15%。1973年国务院再次调低商业零售价格,随之出现进销价格倒挂。河北省经营的75个品种,亏损的有63个,是年亏损150万元。1979年亏损达6.12万元,平均每吨亏损57.3元。1980年全省进销价格倒挂的有11个品种,进销平价的10个品种,差率不足开支的38个品种,保本或微利的16个品种。1980年后,农药市场开放,流通渠道增多,由于生产农药的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加大,农药零售价格迅速上升。1987—1989年省产敌敌畏、甲胺磷、氧化乐果等5个品种价格平均提高126%。进入90年代后,随着农药市场放开,货源增多,农药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市场竞争激烈,农药价格基本上处于随行就市状态。 表2-3-7 河北省供销社化学农药购、销、存统计 单位: 吨
☚ 2. 供应 4. 储备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