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粮食统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粮食统销

2.粮食统销

粮食统销包括非农业统销和农业统销。非农业统销包括城镇人口口粮, 定量补助, 食品业、副食及酿造业、工业和其他粮食供应; 农业统销包括定销、长年统销、 因灾返销、 种籽统销、 民工补贴、奖售和其他粮食供应。 供应方法对非农业人口实行依人定量, 按户计算, 划片定点, 凭证供应和凭粮票流通购买成品粮的办法。 在农村主要靠国家供应,采用协商返销、定销、差额包干、借销、 流销等方式。
(1) 城镇供应。 1953年12月, 青海省人民政府制定了 《青海省农业区城镇粮食供应暂行办法》。 对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 在原来实行自由购销的基础上,采取了 “细粮定量, 粗粮足量” 的供应方法。1955年12月,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 《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 的规定, 省政府制定了 《青海省城镇粮食定量供应实施细则》, 对城镇居民口粮、 工商行业用粮、饲料用粮和票证管理办法, 均作了具体规定。
❶居民口粮: 实行 “按人分等定量, 归户统算, 凭证购买, 定点供应” 的办法; 对机关、 团体、 学校、 企事业团体伙食单位, 按人分等定量, 发给集体粮食供应证, 到指定粮店购买粮食。 根据城镇居民的劳动差别和年龄大小, 具体划分了供应等级、级别和定量标准。供应标准共有6个等级、 14个级别。 从1955—1975年, 经过20年的实施、 调整、 补充和完善, 到1975年, 城镇供应的口粮定量标准共划分为6个等级、22个级别。
❷工商行业用粮。 实行以户为单位核定用粮计划, 凭证按月供应的办法。 根据粮食的用途, 分为工业与手工业、 食品业、 副食品和酿造用粮、旅客用粮四大项目。
❸饲料用粮。 从1955年实行定量供应开始, 经1959年的补充修改, 到1963年逐步定型化, 供应范围经当地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由国家粮食部门统一实行分类定量、凭证供应的办法供应。
❹票证管理。粮食供应凭证有四种: 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城镇饲料供应证、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粮票分全国通用粮票和青海省地方粮票两种。 粮票的票面额为: 5市斤、3市斤、 1市斤、半市斤。 分年度城镇粮食销售分对象 (见表7-2-1)。

表7-2-1 青海省1954—1988年粮食年度城镇粮食销售分对象统计表


单位: 万吨

项目
年份
合 计口 粮食品业用粮副食及酿
造业用粮
工业用粮饲料用粮事业用粮其他用粮
19544.263.320.510.010.010.28 0.001
1957
1960
1962
1965
1970
10.38
17.87
8.23
9.24
12.68
6.68
13.93
6.59
7.05
9.86
0.56
0.35
0.29
0.16
0.88
0.53
0.14
0.21
0.34
0.01
0.05
0.04
0.06
0.16
1.09
0.47
0.43
0.64
0.93
1.29
2.89
0.63
0.97
0.84
0.03
0.01
0.02
0.003
1975
1978
1980
1985
1986
1987
1988
15.20
17.12
17.51
23.16
26.44
27.03
29.61
12.29
13.87
14.16
19.19
22.46
22.86
25.44
0.69
0.89
0.95
1.74
1.74
2.13
2.19
0.25
0.31
0.46
0.49
0.56
0.40
0.34
0.40
0.48
0.56
0.89
0.84
0.68
0.87
0.72
0.65
0.59
0.64
0.69
0.67
0.83
0.93
0.95
1.02
0.009
0.01
0.005
0.02
0.01
0.02
0.01

(2) 牧区供应。 1953年11月, 在东部农业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同时, 国家全面关闭了粮食自由市场, 省人民政府决定, 从1955年起改牧区粮食自由购销为 “划片定点, 凭证供应” 制度。 1955—1957年, 全省平均每年供应牧区的粮食为2.14万吨, 人均消费粮食82千克, 比1954年的消费水平减少了4.1%。 1958年畜牧业实现合作化后, 省政府决定实行 “按人定量” 的供应办法。 核定牧区常住人口, 以户为单位, 按人定量, 统一填发购粮证, 凭证定点供应。 口粮标准开始定为每人每月6千克, 1964年调整到7.5千克, 1967年又调整到10千克。 口粮供应品种以青稞为主, 青稞货源不足, 调剂供应部分面粉、大米和挂面。粮食销售价格, 1985年以前统一按当地统销价计算, 1985年改按比例收购价供应 (表7-2-2)。

表7-2-2 青海省1950—1988年牧区粮食销售数量统计表


单位: 万吨、 万人、 千克

年份粮食销售数量牧民人口人均销售量
1950
1952
1954
1957
1962
0.14
0.28
2.09
2.12
22.5
23.3
24.5
27.3
17.1
6.3
12
85.5
80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2
1985
1986
1987
1988
1.61
2.22
3.02
3.63
4.52
5.11
4.79
5.73
6.81
6.72
20.4
25.3
31.3
36.8
45.3
46.6
49.7
50.3
51.9
53.3
79
88
96.5
99
100
109.5
96.5
114
131
126

(3) 农村供应。 国家对农村各类缺粮户的粮食供应工作,一般都在征购粮食的同时适当安排。
❶一般缺粮户供应。青海农村缺粮户为人均年口粮不足150千克的贫困户。粮食供应本着“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人均全年口粮标准最低不少于150千克。种子用粮按实际需要供应;耕畜饲料用粮尽量利用青粗饲料解决,不足部分由国家适当供应。粮食供应品种“有啥供啥”,当地粮食部门量力进行必要的品种调剂,尽量满足农民的需要。
❷灾区供应。青海灾区粮食供应除种子和饲料用粮按规定标准供应外,人均口粮未达到140千克的国家补供到140千克。供应方法本着“先吃自己留下的,后吃国家供应的”和“何时缺粮,何时供应”的原则,采取“指标一次到队,粮食分配到户,分月进行供应”的办法,分户颁发购粮凭证,按月到指定地点买粮。1959—1985年的27年中,全省返销农村的粮食总计64万吨,每年平均2.4万吨。在总返销量中,口粮占62.6%,种子占24.7%,饲料用粮占12.7%。
❸油料产区供应。1963年中共青海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规定,对经济作物区的粮食供应工作规定了三条原则:油料集中产区必须本着油、粮兼顾的原则,在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油料生产,力争为国家多作贡献;对种粮不保收,适宜于种植油料作物的国营农牧场,采取“以油换粮”的办法,按照0.5千克油料兑换1千克粮食的比率兑换,粮食供应品种给以适当照顾。经济作物主产区,如果因灾减产粮食不能自给时,国家予以供应。粮食供应标准一般略高于临近产粮区的留粮水平。
❹菜农供应。1959年西宁市率先在郊区兴建专业蔬菜基地,以生产队为单位,不论年龄大小和劳动差别,每人每月统一供应原粮15.8千克。直到1975年,统一确定菜农口粮的供应标准为人均全年200千克。1985年,全省菜农人口发展到6.4万人,每年国家供应粮食0.64万吨。
☚ 1.粮食统购   (三)合同定购计划销售阶段(1985—1992年) ☛
000265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