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粮食统销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2.粮食统销 2.粮食统销粮食统销包括非农业统销和农业统销。非农业统销包括城镇人口口粮, 定量补助, 食品业、副食及酿造业、工业和其他粮食供应; 农业统销包括定销、长年统销、 因灾返销、 种籽统销、 民工补贴、奖售和其他粮食供应。 供应方法对非农业人口实行依人定量, 按户计算, 划片定点, 凭证供应和凭粮票流通购买成品粮的办法。 在农村主要靠国家供应,采用协商返销、定销、差额包干、借销、 流销等方式。 表7-2-1 青海省1954—1988年粮食年度城镇粮食销售分对象统计表
(2) 牧区供应。 1953年11月, 在东部农业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同时, 国家全面关闭了粮食自由市场, 省人民政府决定, 从1955年起改牧区粮食自由购销为 “划片定点, 凭证供应” 制度。 1955—1957年, 全省平均每年供应牧区的粮食为2.14万吨, 人均消费粮食82千克, 比1954年的消费水平减少了4.1%。 1958年畜牧业实现合作化后, 省政府决定实行 “按人定量” 的供应办法。 核定牧区常住人口, 以户为单位, 按人定量, 统一填发购粮证, 凭证定点供应。 口粮标准开始定为每人每月6千克, 1964年调整到7.5千克, 1967年又调整到10千克。 口粮供应品种以青稞为主, 青稞货源不足, 调剂供应部分面粉、大米和挂面。粮食销售价格, 1985年以前统一按当地统销价计算, 1985年改按比例收购价供应 (表7-2-2)。 表7-2-2 青海省1950—1988年牧区粮食销售数量统计表
(3) 农村供应。 国家对农村各类缺粮户的粮食供应工作,一般都在征购粮食的同时适当安排。 ❶一般缺粮户供应。青海农村缺粮户为人均年口粮不足150千克的贫困户。粮食供应本着“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人均全年口粮标准最低不少于150千克。种子用粮按实际需要供应;耕畜饲料用粮尽量利用青粗饲料解决,不足部分由国家适当供应。粮食供应品种“有啥供啥”,当地粮食部门量力进行必要的品种调剂,尽量满足农民的需要。 ❷灾区供应。青海灾区粮食供应除种子和饲料用粮按规定标准供应外,人均口粮未达到140千克的国家补供到140千克。供应方法本着“先吃自己留下的,后吃国家供应的”和“何时缺粮,何时供应”的原则,采取“指标一次到队,粮食分配到户,分月进行供应”的办法,分户颁发购粮凭证,按月到指定地点买粮。1959—1985年的27年中,全省返销农村的粮食总计64万吨,每年平均2.4万吨。在总返销量中,口粮占62.6%,种子占24.7%,饲料用粮占12.7%。 ❸油料产区供应。1963年中共青海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规定,对经济作物区的粮食供应工作规定了三条原则:油料集中产区必须本着油、粮兼顾的原则,在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油料生产,力争为国家多作贡献;对种粮不保收,适宜于种植油料作物的国营农牧场,采取“以油换粮”的办法,按照0.5千克油料兑换1千克粮食的比率兑换,粮食供应品种给以适当照顾。经济作物主产区,如果因灾减产粮食不能自给时,国家予以供应。粮食供应标准一般略高于临近产粮区的留粮水平。 ❹菜农供应。1959年西宁市率先在郊区兴建专业蔬菜基地,以生产队为单位,不论年龄大小和劳动差别,每人每月统一供应原粮15.8千克。直到1975年,统一确定菜农口粮的供应标准为人均全年200千克。1985年,全省菜农人口发展到6.4万人,每年国家供应粮食0.64万吨。 ☚ 1.粮食统购 (三)合同定购计划销售阶段(1985—1992年)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