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冰川的分布规律与特征
祁连山区的山势东低西高,降水量东多西少,气温东高西低状况,决定了冰川的发育、分布和基本特征:
(1) 冰川数量东部少西部多,按河流划分,石羊河冰川最少,只有64.82平方公里,疏勒河和哈勒腾河冰川面积最大,分别为589.64和322.46平方公里,从山脉来看,冷龙岭最小,64.82平方公里;疏勒南山最大,471.41平方公里。走廊南山冰川虽然数量不少,为307.67平方公里, 但50%分布在西段的洪水坝河一带, 仍然具有东少西多的趋势。
(2) 冰川规模东部小西部大。东部石羊河流域的冷龙岭一带,平均冰川面积只有0.46平方公里,最大的冰川也只有3.16平方公里;逐渐到西部疏勒河等流域的疏勒南山、大雪山等, 平均冰川面积增大到0.70—1.29平方公里, 最大冰川面积21.91和57.07平方公里。东部石羊河一带没有10平方公里以上的冰川,而西部疏勒河一带10平方公里以上的冰川可以占到本流域的4.5%—25.9%。
(3) 冰川分布高度东部低西部高。冰川高度一般采用雪线和最低冰舌末端海拔高度来表示。东部石羊河流域,冰川雪线高程为4 400米,最低冰舌末端4 040米,向西逐渐升高,至哈勒腾河流域雪线升高到4 900米,最低冰舌末端为4 540米。上述规律性表明,愈往西部的冰川主要是靠极高山区的低温维持自己的存在,这样的冰川比较稳定,不易受短期气候的影响。见表1-3-3。
(4) 冰川类型自东向西的变化。甘肃境内冰川的形态类型有悬冰川、冰斗—悬冰川、冰斗冰川、冰斗—山谷冰川和平顶冰川等。其中山谷冰川是发育最完善而资源经济价值最高的。山谷冰川的面积和所占比例,也是自东而西增大。东部的石羊河、黑河及北大河流域,山谷冰川所占比例皆不足35%,而西部的疏勒河、党河和哈勒腾河山谷冰川占所占比重皆高于35%以上, 最高的是疏勒河, 达53.6%。见表1-3-3。
表1-3-3 甘肃省河西各流域冰川各类型面积统计
单位:平方公里
冰川类型 流域 | 悬冰川 | 冰斗—悬冰川 | 冰斗冰川 | 冰斗—山谷冰川 | 山谷冰川 | 峡谷冰川 | 坡面冰川 | 平顶冰川 | 总面积 |
面积 | % | 面积 | % | 面积 | % | 面积 | % | 面积 | % | 面积 | % | 面积 | % | 面积 | % |
石羊河 | 9.38 | 14.5 | 8.09 | 12.5 | 27. 77 | 42.8 | 8.34 | 12.8 | 10.73 | 16.6 | 0.51 | 0.8 | | | | | 64.82 |
黑 河 | 22.55 | 27.9 | 19.23 | 23.8 | 24.20 | 29. 9 | 6. 38 | 7. 9 | 6.62 | 8.2 | | | | | 1.86 | 2. 3 | 80.84 |
北大河 | 48. 19 | 17.3 | 35.65 | 12.8 | 59.33 | 21.3 | 45.40 | 16.3 | 89.41 | 32.1 | 0.56 | 0.2 | | | | | 278.54 |
疏勒河 党 河 | 45.02 20.47 | 7. 6 7. 9 | 24.50 20.30 | 4.1 7.8 | 101.31 60.21 | 17.2 23.2 | 64.08 55.08 | 10.9 21.2 | 315.88 103. 68 | 53. 6 39.9 | | | 20.74 | 3. 5 | 18.1 1 | 3.1 | 589. 64 259. 74 |
哈勒腾河 | 22.20 | 6. 9 | 21. 61 | 6.7 | 38.78 | 12.0 | 46.33 | 14. 4 | 136.22 | 42.2 | | | 19. 57 | 6. 1 | 37. 75 | 11. 7 | 322.46 |
总 计 | 167.81 | 10. 5 | 129.38 | 8. 1 | 311.60 | 19.5 | 225.61 | 14.2 | 662.54 | 41. 5 | 1. 07 | 0. 1 | 40. 31 | 2.5 | 57.72 | 3. 6 | 1596.04 |
甘肃河西走廊位于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 冰川的积累区又都位于祁连山海拔4 500米以上的极高山带,那里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祁连山的冰川温度是目前已知我国冰温最低地区。夏季雪线附近最低冰温达—12.8℃。冰温也具有自东向西降低的规律。祁连山冰川运动速度也有自东向西减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