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全面发展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全面发展阶段

2.全面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合作经济,把合作社经济列为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之一。1949年,中共苏北区委、苏北行署多次发出指示,强调合作社商业是组织基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是沟通城乡的纽带,联结国营经济与广大小生产者的桥梁。要求已经结束土地改革的地区,把发展合作社工作列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规定各级合作社的负责人应由同级农委书记或党委委员担任。1950年1月,南京市合作事业管理局成立,统管全市合作社事业;同年9月,南京市召开第一届合作社代表会议,正式成立南京市合作总社。1951年2月,苏北合作社首届社员代表大会在扬州召开,民主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苏北合作社联合社宣告成立。统一领导苏北区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社事业。苏北地区41个县,大多数由县委委员或县委常委兼任县合作总社主任; 并有146个区配备了区合作委员,还抽调了68个区委干部、208个乡支部书记到基层合作社担任领导工作。1951年,苏南新解放区农村完成土地改革后,大批土改工作干部转到合作社系统工作,并成立苏南行署合作事业管理局,同时成立苏南合作总社,统管全区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社事业。
50年代初期,各地合作社配合国营商业,在打击投机倒把,稳定市场物价,组织农村市场;加快物资交流,活跃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市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工农联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952年,苏北区各地合作社按照中共苏北区委指示,开展了“千社万组”结合合同运动(即全区上千个基层供销社与上万个农业互助组签订对口服务合同),全区有729个供销社与8 347个劳动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了常年或季节性的结合合同。供销社按合同保证收购农副产品和供应生产、生活资料,推进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
1953年,苏北、苏南和南京市合作总社合并,建立江苏省合作总社,统一管理、指导全省供销、消费、手工业生产等各类合作社。全省8个专区设专区合作办事处,各省辖市和各县均建立合作总社,是年底,全省有基层合作社 (包括供销、消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 730个,营业网点6 315个,职工4.8万人,拥有社员933万人,股金1 500万元。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将各级合作社改为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划出,单独成立手工业生产领导管理机构,城市消费合作社划交国营商业管理。1954年11月,江苏省合作总社改名为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至此,供销合作社成为独立的体系。1955年7月,省供销合作社召开首届社员代表大会,全省各级供销社也先后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代表行使供销社主人的权利,审议供销社工作,民主选举各级社领导人员,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供销社工作健康发展。
国家在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政策时,供销社接受政府委托,全力以赴协助完成粮、棉、油、麻、茧等主要农副产品采购任务。1954年,全省供销社替国家代购粮食19亿公斤,占全省总收购量24亿公斤的79.2%。1955年6月,将粮、油购销业务交给粮食部门直接经营。1956年,棉、麻等农产品业务移交给农产品采购厅,同年9月,农产品采购厅改为城市服务厅,又将棉、麻等农产品业务交给供销社。1957年8月,城市服务厅与省供销社合署办公。
195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城乡商业体制的分工,供销合作社接受国家委托,负责对农村市场的领导和对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占农村私商总户数24.2万户的80%左右。
1957年,基层供销社实行以集镇为中心按经济区划结合行政区划的建社方针作了调整,由一区多社调整为一区一社,供销社规模扩大,全省基层社由1953年的1 730个合并为647个,营业网点发展到7 164个,社员908.5万人,股金1 714万元,占当时供销社自有资金9866万元的17.4%; 干部职工7. 3万人。

☚ 1.初创阶段   3.曲折起伏阶段 ☛
000307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