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消费
改革开放以前,以主食吃饱为主是农民食品消费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食品消费在吃饱基础上向吃好转化。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
❶主食支出比重下降,副食比重上升。1978年,农民人均主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高达75.5%,1996年人均主食支出在食品支出中的比重则下降到49.4%,下降了26.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均副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份额则由 1978年的24.5%上升到1996年的32.1%,提高了7.6个百分点。在主食用粮内部构成中,细粮的比重愈来愈高,由1978年的28.5%提高到1996年的75.1%,提高了46.6个百分点。这种消费结构的改变,反映了农民生活消费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❷动物性消费增加快,植物性消费趋于稳定。营养丰富的油脂类食物和享用性食物成倍增长。1978—1996年,农民人均口粮消费一直稳定在210~230千克之间,消费数量变化不大;而肉、蛋、鱼虾、油脂类消费量则分别由3.30千克、0.55千克、0.22千克、1.06千克提高到7.92千克、3.62千克、2.01千克、5.03千克,分别增长1.40倍、5.58倍、8.14倍和3.75倍。
❸三大营养摄入量增加,营养水平提高,结构有所改善。1996年,农民人均日摄取热量达10 906千焦,蛋白质66.4克,脂肪53.1克,分别 比 1978 年增长 40.5%、25.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