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答书“将军有请。”“你是何人?”“我乃苏洪光是也。闻得五祖桥开墟,招集天下英雄。因此奉了高溪天佑洪之命,带了新兵数百万到来。过桥进大洪门,入木杨城,请令定夺。烦二位将军方便。”“可有忠义么?”“人人有忠义。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文韬武略般般俱晓,方敢到来。”“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五湖四海集新丁,过桥起义显威名。万望义兄协辅进,木杨盟誓号雄英。” “既然如此,可向桥下过来。”“将军无令不敢自过。”“有何为证?”“有诗为证。诗点话,诗曰: 洪门今日已重开,五房出现祖公来,请令通传同气度,将军把守亦无害。 太平自有兴明日,洪英聚会显奇才。内进花亭旗色现,盟心义合五湖胎。 四海英名如川至,云集源流八面来。文武坚心同韬略,扶持明主坐龙台。” “为何不过来?”“桥下水深,焉能过得?”“既有忠义之心,水火之害,焉能可惧?”“凭将军教习。将军诗: 洪水横流放石头,水干水火几时休。新丁过石同忠义,奸心命丧水中浮。” “既然如此八字脚,三八二十一步带新丁过来。你们新丁众等,个个忠心义气八字脚,三八二十一步,可向桥下过来。先锋诗: 桃李相成结义初,一百零八友同科。结万二兄新手点,剿灭清朝心莫多。 到洪门题诗一首。诗曰: 洪门今日已重开,花亭坐上祖公来。只为过桥盟义合,扶持明主坐龙台。” “原来二位将军在此。且问二位将军高姓大名。”“我是万杜芳,万杜龙在此。你是何人? 到此何事?”“我乃苏洪光。闻得五祖架桥开墟,因此奉了高溪天佑洪之命,带了新丁数百万,前来桃园结义,夺回明朝江山,请令定夺。”“有何为证?”有诗为证:“高溪奉命到辕门,凡 (烦) 为将军便通传。特来投递洪家本,洪光带马入桃园。 “记言(另稿作然,当为既然之误) 如此,代我禀知五祖,通知香主先生,然后传进。”二位将军跪下叩头。“启禀五祖香主: 得知今有苏洪光带来了数百万新丁前来投军食粮,夺回明主江山,请令定夺。”二位将军出到头门,高声大唱: 五祖有令,命苏洪光卸甲升门而进,到台前问话。”“得令。”诗曰: 脱了㳉衣换明衣,桃园结义至今时。 干戈叠叠重今起, 反㳉复明天下知。 又诗曰: 左袍右甲绣金龙,两傍企立众英雄。忠良能伏千军众,奸心到此命难容。 又诗曰: 此衣本是大明衣,身穿铠甲灭蛮夷。木杨今日英雄至,君臣相会太平时。高溪苏洪光告进。 洪门叩见万杜芳,高溪结义苏洪光。千军万马同桥过,齐心合力保明王。 (另稿有苏洪光又诗云:“忠义堂见郑其由,五湖四海意相投。天下英雄同到手,三军司令下九州。”) 苏洪光告进。 万里程途透玉山,大罗指引到杨关。三略六韬方晓破,辕门直入会先生。 高溪苏洪光叩拜。先生白:“到来何事?”“到来拜天地会。”“你可有反心?”有 (按: 此为没有之意) 反心。(另稿作“你可有反心么?”) 有反天地之心 (另稿作“不敢有反天地之心。”)“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天生日月主姓洪,地分南北任飘风。会内联盟兄弟众,反转关关不见龙。” “天地有几会?”“大小有二会。”“大会出在何处?”“大会出在天本。”“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小会三河大会天,皆因出在甲寅年。五人结拜心如铁,流下高溪万古传。” “小会出在何处?”“小会出在地本。”“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天地相逢定有期,端阳十五问何时。午合时逢佳景至,交泰联盟结万枝。” “拜会何事?”“反㳉复明。”“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反斗英雄在木杨,㳉君无道甚猖狂。 复得洪儿兴社稷,明兵兴动灭蛮邦。” “你奉了何人之命?”“我奉了高溪天佑洪之命。”“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本是高溪天佑洪,带齐人马入城中。今日桃园来结义,四海九州尽归洪。” “你到来挂两京十三省印信,有何本领?”“文韬武略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文从何处学习?”“洪花亭学习。”“洪花亭何人建立?”“吴金来,吴焕儿子建立。”“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金来父子花亭, 因为少林火灭倾。㳉君无道荆棘种,故结洪英复大明。” “洪花亭何人在此居住?”“洪先生居住。”“居住何事?”“教习洪家馆。”“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花亭教习立纲常,英雄聚会作文章。云路步登金榜上,后来显达姓名扬。” “己(另本作几,下同) 时开馆?”“三月廿一。”“几时解馆?”“七月二十五。”“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三月廿一习经书,花亭满座众洪兄。若问琼林金殿试,七月廿五定科期。” “有多少朋友?”“一百零八。”“读乜书?”“读孟章书。”“读到边句?”“读到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春花结叶‘红’花秀,夏日慢晚‘水’长流。秋来风景‘横’吹到,冬至琼林‘流’九州。门前桃李‘还’ (按此字似应为泛字) 清秀,为有红花‘滥’结球。元宵佳景‘于’ (另稿作千似应为天字) 玉树,人传天理‘下’代收。” “你可晓作文章?”“洪门秀士起(似为岂字之讹) 不能文。”“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洪花亭上一炉香,五人坐下作文章。高溪庙内看本事,九州四海把名扬。” “武从何处学习?”“在少林寺学习。”“何艺为先?”“洪拳为先。”“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猛勇洪拳四海闻,出在少林寺内僧。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 “你从边方而来?”“从东方而来。”“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函关日影月朦胧,天下人心尽向东。金鸡报晓扶桑国,吐出明珠万里洪。” “你因何来得咁早?”“日出东方我就来。”“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日出东方镇齐明,军中百万是洪英,反㳉复明真君子, 忠心义气立公卿。” “你因何来得咁晏?”“为访金兰慢慢游。”“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为访金兰慢慢游,迟来意此莫强求。三生有幸逢真主,望兄指引我机谋。” “你为何来得咁夜?”“东方甲乙难行动,日月星辰送我来。”“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闻得先生上杨台,木杨城内四边开。扶明本是功劳在,日月星辰送我来。” “几人同伴而来?”“三人同伴而来。”“二人今在何处?”“ (结兄在前,万兄在后) 我在忠心慢慢而来。” 手执洪头棍一枝,扬关大路勿思疑。你今问我何方去? 结兄来早我来迟。 “谁人与你同伴而来?”“洪兄同我作伴而来。”“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洪兄作伴我行程,为访金兰剿灭㳉。 二人本是坚心正,五湖四海路安宁。” “洪兄今在何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或来或去,无定之处。” “你从水路先来? 定从岸路先来?”“水岸皆能来得。”“水路先来? 岸路先来?”“岸路先来。”“岸路有几条?”“有三条。”“你从边路而来?”“我从忠心大路而来。”“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出门看见路三通,我从中路访英雄。结义联盟洪姓主,反转明朝第一功。” “你一路而来见有何人过往?”“见有八个道人各拿一件宝。”“你知他姓么?”“知。” 钟离宝扇自摇摇,李拐葫芦万里烧。张果老人如古道,彩和一手把篮挑。洞宾背起空中剑,湘子横吹一玉箫。国舅曹公双玉版,仙姑如意企浮桥。(原抄末二句倒) “还有何人过往?”“有一公主,点样装束,头戴万笠,身穿白衣,骑白马,右手挽花篮,左手执如意。”“往哪里去?”“往松柏林中而去。”“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枯木逢春又发芽,八仙过海插金花。公主骑马路上过,松柏林中是我家。” “你一路而来可见有庙?”“有间灵王庙。”“安乜神圣?”安忠义神圣。右有献珠龙女在此。”“在此何事?”“在此采桑花。”“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灵王庙内采桑花,万姓合来共一家。他日便知谁姓氏,人人说道好桑花。” “庙内有对无?”“有对一对。”“对点话?”“齐心锦绣归明 (另稿下有字)。协力乾坤伏报仇。” “可有山径过有?”“有座乌龙冈。”“你可有上去游玩无?”“也曾上去游玩得来。”“有何景致?”“景致甚多,难以尽说。有诗一首: 步至乌龙景色威,百花开放鸟声啼。龙吟虎啸山川动, 明人前有对联题:靝𪒉𩥀; 霡霖霜雪露霏。” “又到何处?”“又到丁山脚下。”“有何物在此?”“有大洪船在此。”“在此何事?”“等候五祖。”“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丁山湾泊大洪船,两傍结彩画诗联。今日龙船归国转,丹心等候帝王尊。” “船头何人在此?”“艄公在此。”“船舱何人在此?”“洪兄在此。”“船尾何人在此?”“艄婆在此。”艄公何处人氏? 姓甚名谁?生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艄公乃系福建厦门大中堂人氏,姓陶名德泰,生于甲寅年正月 十五日子时。”“艄婆呢?”“艄婆乃系广东惠州府海棠县,姓蒋名柳青。生于甲寅年八月廿五日午时。”“子午相冲,焉能来得?”“行船须用子午。”“船头安乜神圣?”“安华光大帝。左有千里眼,右有顺风耳。又有对一对。对点话? 顺风顺水顺人意 得福得禄得封侯” “船舱安乜神圣?”“安关圣帝君。左有关平太子,右有周仓大将。又有一对: 诸公肝胆真忠义,扶明四海一家人。” “船尾安乜神圣?”“安天后元居。左有朝江神将,右有望海神将。又有对一对。对点话: 南粤水流通四海; 北岸长沙运连天。” “船用何料所造?”“左桃右李,忠心一片。大洪木所造。”“有几多张篷?”“五张篷。”“用几多灰?”“二十一斤灰。”“用几多钉?”“上卅六,下七十二,合共一百零八。”“有几多船舱?”“廿一个船舱。”“有几多块傍?”“十八块傍。”“几多条桅?”“三条桅。”“边条为大?”“中心为大。”“桅上有何宝?”“明珠为宝。”“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桅上明珠镇五洋,洪船满座是忠良。㳉朝略 (畏?) 惧明家将,挽转山河一路香。” “有几多桁𢃇?”“四十八桁𢃇。”“几多条料丝?”“卅六条料丝。”“谁人撑篙?”“四大圣(另稿作金刚) 撑篙。”“谁人缆?”“十八罗汉揽。”“使乜风?”“使三帆风”。“水咁猛,焉能来得?”“有神人拥护。”“船上以何为号?”“大洪旂为号。”“有何为证?”“有诗为证:大洪绣旗透上苍,胡人一见胆心寒(另稿作慌)。 英雄夺国争天下, 顺天行道灭㳉王。” “谁人带你落船?”“洪兄带我落船。”“几多人共一仓?”“廿一人共一仓。”“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洪兄带我落船头,二十一人共一舟。罗汉金刚来拥护,顺风相送意游游。” “船装何物?”“洪柴、洪米、烟硝火炮,万样俱全。”“有几重?”“重之无数。”“咁重何水能浮?”“三河合水能浮。”“三河合出在何处?”“出在丁山脚下。”“流出何处? 散往何方?”“流出三河合口,散往五湖四海。有诗为证: 丁山流出五湖通,远望高溪寺内中。忆昔五祖当年事,特来叩见万云龙。” “有多少个滩?”“水深不见滩。”“经过何处地面?”“经过广东惠州府石城县观音山(另稿有字) 虎竹坑。”“何物在此?”“三根竹在此。”“有多少?”“一根卅六,一根七十二,一根一百零八。”“你有采无?”“有采得来。”“采多少?”“采得一百零八。”“因何采咁多?”“兄弟万千千,尚未足用。”“剩几多?”“剩一百零八。”“因何剩咁多?”“取之不足,剩之有余。”“此竹有多少节?”“一百零八节。”“此竹何名?”“名为洪竹。”“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广东洪竹世间稀,林中卅六七十二。天十无人知此意,举手动足便知机。” “到何处埋头?”“到太平圩埋头。”“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顺水游游到太平,离舟登岸便行程。花亭万物千盘景,专心来进木杨城。” “上岸见何物?”“有条小澚。”“何物在此?”“二板桥在此。”“板桥何物所造?”“左铜右铁。”“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二板桥头过万军,左铜右铁不差分。朱家设下洪家过,不入洪门是外人。” “人人说左铜右铁之来历,你可晓么?”“略晓一二。”“一二讲来!”“因为当年火灭少林寺之时,有神人救护。有朱江、朱开二位大罗神仙救护,化出长沙线路,黄黑浮云,黄者喝为铜,黑者喝为铁。”“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黄黑浮云结此桥,五人得道透云霄。白锭炉前曾许愿,丹心一片复明朝。” “桥头何人在此?”“伽蓝土地在此,又有对一对: 争㳉夺国一点红露出机关天不容” “桥中何人在此?”“有三尊佛祖,二圣佛祖,左有金童,右有善才童子。有对一对,有匾一个: 摇摇摆摆影无踪,万物静观日已红。 匾点话:龙池圣殿 (另稿提行)。“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三尊佛祖镇桥中,左边龙女右金童。西方极乐弥陀众,观音圣母坐莲蓬。” “还有何人在此?”“还有结、万二兄在此。”“在此何事?”“在此看桃李,桃李有结子有有结子。”“结多少子?”“桃子结卅六,李儿结七十二,共结百零八。”“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桃子三六在树根,李儿七二甚超群。两下生成曾结阵,一百零八定乾坤。” “桥尾何人在此?”“白衣公公、五柳长钱在此。”“长钱多少数?”“三万八百廿一千。”“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二板桥头挂长钱,洪字分明两并连。若问长钱多少数,三万八百廿一千。” “可有对?”“有对一对: 振乾坤如再造; 升日月以中天。 “你在桥上过,定系桥下边?”“身子未得洁净,因在此桥下过。”“桥下水深,焉能得过?”“有干,有洪水横流,不深不浅,有结、万二兄见我忠心一片,教我手拿三块石、八字脚、三八廿一步,二兄带头引我过来。有诗为证: 远望江边结万人,手拿三石往江边。你今命我何方去,直入金銮会帝君。 又有对一对: 黄河自有回明日; 洪儿岂无运转时? “过了此桥又到何处?”“又到一度大洪门。”“你可有进去?”“亦曾进去得来。”“有何为证?”“有对为证: 地镇高溪,一派江山千古秀; 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有何人把守?”“万杜芳、万杜龙在此把守。”“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初进洪门结义兄,当天盟誓表真情。长沙湾口连天近,渡过乌龙见太平。 铜铁成桥兄弟过,桥心一望木杨城。松柏二枝分左右,一朵红花结义亭。 忠义堂前兄弟坐,城中点将百万兵。福德祠前来起义, 剿灭㳉朝复大明。” “又至何处?”“又到一所忠义堂。”“你可进去?”“亦曾进去得来。”“有何人把守?”“有陈定臣、郑其由二位将军把守。有对一对: 义结良朋,莫道贫穷无信实; 奸心损友,纵然富贵不相交。” “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忠义堂前遇众兄,当天盟誓表真情。效古桃园来结义,四海九州尽归明。” “过了忠义堂又到何处?”“又到木杨城。”“木杨有几高?”“一望而高。”“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看见木杨一望高,城基八面动枪刀。军情四路飞来报,云龙出阵显功劳。” “木杨城有几阔?”“两京十三省阔。”“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十三省聚会洪英,始末开基立两京。没㳉计策千年切, 君臣相会定太平。” “木杨城何料所造?”“下结大洪石,上是大明砖所造。”“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下结洪石大明砖,城基万载世流传。民安便把乾坤转,君臣相会定中原。” “木杨城有几多个望楼?”“有廿一个望楼。”“何人把守?”“明兵把守。有诗为证: 望楼把守是明兵,㳉兵难以到杨城。 廿一相逢军将会, 炮洗㳉兵不顺情。” “木杨城内有几条濠?”“有三条运粮濠。”“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明人本是计谋多,城基设立三条濠。倘若干戈扰乱到,运粮取救献功劳。” “木杨城有几个城门?”“有四大城门。”“何人把守?”“有四大忠贤。”“何姓名?”“韩福、韩朋、郑田、李昌国在此把守。”“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四人结拜表心齐,黄巢作乱分东西。洪儿有日扳丹桂,后来显达在宫帏。” “木杨城有几个便门?”“有八个便门。”“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八面兵来五将当,诛灭蛮儿百万亡。因为少林传令赏,复转南京伴帝王。” “木杨城有几重?”“有三重。”“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木杨城内有三重,花红宝烛在其中。干戈叠叠扶明主, 大㳉世绝尽归洪。” “木杨城何人所造?”“唐李世民所造。”“何人重修?”“万云龙重修。”“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唐王始立木杨城,云龙重修显威名。没㳉四海皆宁静, 尽把胡人一扫平。” “木杨城内有几营兵?”“有八营兵。”“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木杨城内八营兵,当天结拜为朝廷。君须有义存忠正,四海九州尽归明。” “木杨城之来历,你可晓得么?”“略知一二。”“一二说来。”“有三堆八卡廿一间中军衙门,一间权儿大殿屯兵养马之处,一朝天子,一殿功臣。”“可有龙楼凤阁?”“未有龙楼凤阁,只有红花亭点将 (另稿有字) 一座。”“有何物在此?”“万样俱全。”“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滴血盟心本姓洪,木杨城内拜关公。藤牌宝剑千斤重,镜剪凌花两边功 (另稿则写一字)。斗内公平和称尺,火粮漕足壮军容。五方旗伞分颜色,四宝文房立正中。 桃李松柏千古秀,百花灯烛万年红。长钱巾扇灵前草,四大忠良尽受封。” “木杨城内有几多间庙?”“有三间庙。”“三间庙何名?”“观音庙、关帝庙、高溪庙。”“有何为证?”“有诗为证。观音庙诗对: 西方极乐一慈悲,明兴清散灭蛮夷。杀尽满洲西鞑子,洪家重整旧珠玑。 关帝庙诗对 历朝义勇是关王,洪家兄弟效忠良。丹心等候明天子,特来结拜共拈香。 高溪庙诗对 五人结拜在高溪,普庵居住主洪为。花碗奇杯来发誓,少林有日把冤啼。” “木杨城内有几个井?”“有五个井。”“边个井有水? 边个井无水?”“东方甲乙木无水,南方丙丁火无水,西方庚辛金成水,北方壬癸水有水,中央戊己土成水。有诗为证: 东方甲乙木为先,南方丙丁火相连。西方庚辛金成水,北方壬癸水连天。中央戊己成太极,五行变化万千千。” “天上有几多星?”“除了日月俱是星。”“洪家有几多粒星?”“洪家有五粒星。”“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三星照影在花亭,降下凡间护大明。君当为主存忠正,君臣有道各安宁。” “木杨城内有儿多间屋?”“有一百零八间屋。”“多少屋有人居住么?”“五间有人居住。”“何人居住?”“五祖居住。”“一百零三间屯兵养马之处,咁少屋焉能住得?”“间间屋 (另稿作屋屋) 三座,座座有 (另稿无有字) 三进,进进有三楼,前有余地,后有大园无倾之地。”“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一百零八屋长开,五房现有祖公来。聚会英雄传四海,得来后日护明台。” “木杨城内有儿个塔?”“有三座塔。”“三座塔何名?”“孔明塔、伯温塔、九层塔。孔明塔诗: 孔明妙算定吉凶,锦囊批落灭㳉龙。 宝塔招得兄弟众,花亭满座是英雄。 伯温塔诗 大明始创刘军〔师〕,辞官不做效先儒。 宝塔流传山上去, 锦囊批落把㳉除。 九层塔诗 九层宝塔在中央,祖公相伴万年长。扶明本是洪家将,江山一路万年香。” “木杨城有几个塘?”“有三个塘。”“要来何用?”“要来养金尾鱼,得来日后化龙。”“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三眼鱼塘养尾鱼,两尾分开八字书。但得禹门三级浪,跳过龙门便吐珠。” “木杨城有几个园?”“有五个园。”“要来何用?”“要来栽种桃李。”“桃李可有结子么?”“有结子。”“结得多少?”“结得一百零八个。”“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坚心不怕雪来浸,万兄留下到如今。分开左右还新主,一百零八定乾坤。” 按: 以上问答书见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所藏抄本 《Oriental 8207G (1)》。原抄共两本,合订一册。前本十八张,每张十八行,每行字数不定。后本十五张,行数同前,每行大约二十七八字,内容除极少数之字外,大致均相同。兹照前本排印,后来有不同之处,亦分注如下。书为先锋入城时与守门者问答之口语。诗句附见,盖初入会之新丁,应受相当严厉之盘诘,而一切会规、宗旨、传说、口白均借此可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