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起步阶段(1950—1964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起步阶段(1950—1964年) 1.起步阶段(1950—1964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积极组织商业、供销部门通过加工订货,增补旧式传统农具,同时引进5寸、7寸新式步犁及其他新式农具。据1950—1954年的调查统计,5年间,累计发放增补农具贷款98.9万元。供应犁铧、手铲、镰刀等旧式传统农具400余万件,推广5寸、7寸步犁等新式农具150部。1955年10月,西宁机械修配厂试制成功16号山地步犁,年末批量生产1 190部,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农业机械定型产品,开创了农机工业由修配跨入制造行列的新篇章。1956年,青海省工业厅投资34.5万元,对西宁机械修配厂进行扩能改造,转产农牧机械。当年试制成功6行畜力播种机,到年末生产16号山地步犁27 326部,完成工业产值(1952年不变价) 128.3万元。同年,还新建了西宁运输车辆厂、湟源县农具机械厂、循化县农牧机械修配厂等6个市县属农机工业企业。 1957年, 西宁机械修配厂改名为西宁农牧机械厂, 成为青海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生产农牧机械的厂家, 同年试制成功简易割草机。 10月, 西宁市工业局将1956年合作化运动中建立的西宁第一、 第二农具合作社和铁工社、木器社合并, 组建了集体所有制的西宁农牧机具厂, 开始研制机引两铧犁、 三铧犁、48行播种机等机械化、 半机械化农具。 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 更名西宁农业机械厂。 当年7月, 朱德委员长在青海视察工作期间, 参观了西宁农牧机械厂和西宁农业机械厂及两厂生产的机引农具与半机械化畜力农具。 年末,青海省农林厅将拖拉机物资供应站扩建成青海省拖拉机修配厂。 与此同时,省内在以滚珠轴承化为中心的农具改革运动中,先后组建了共和、贵德、贵南、祁连、河南等县农牧机械厂和门源、尖扎、同仁等县农牧机械修配厂等21个农机工业企业,职工达2 800人。 年末完成工业产值680.17万元(1957年不变价),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机械工业产值的5.8%和20.75%;社队农机修造厂、点已发展到85个,从业人员2 085人,其中技术工人252人。 ☚ (一)发展历程 2.发展阶段 (1965—1979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