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运动
从1952年起, 全省各级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设立了办公室。配合抗美援朝, 全省广泛开展了防御细菌战争, 大搞清洁卫生, 消灭病虫害的群众卫生运动, 取得很大成效。1956年后, 各地贯彻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草案)》, 全面规划, 加强领导, 大力开展除 “四害”、讲卫生、消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 涌现出九江市、余江县、瑞金县、萍乡市等一大批除害灭病讲卫生的先进单位。70年代, 各地农村开展两管 (即管饮用水卫生、粪便卫生管理)、五改 (即改善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 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80年代后, 将治理脏乱差、开展 “讲卫生、环境美” 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至1995年, 先后有赣州市、新余市、井冈山市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 宜丰、崇仁、大余、南昌、玉山、铜鼓、九江等县被命名为全省卫生县城; 赣州市获全省除 “四害”先进城区、庐山获无鼠害旅游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