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管理体制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管理体制改革 1.管理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北省广大农村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群众渴望能够脱贫致富,尽快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1983年5月,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省委第一书记高扬同志《关于办好农村中小学的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分期分批地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将农村中、小学划归乡、村办; 由乡、村集资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实行统一考核和聘任制; 县集中力量办好高中、师范、农业中学和其他职业学校及示范性初中。到1984年来,全省140个县、市中,有89个县、市基本完成教育改革几项主要工作。其中30多个县改革进展顺利,效果较好; 49个县、市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筹集资金、招聘教师; 还有2个县在进行试点。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后,河北省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在 《决定》精神的指导下,全省农村中、小学全部由当地乡村管理。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基础教育由地方管理,改变了由国家 “统包” 的旧体制,调动了农民群众办学积极性。 ☚ (四)农村教育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 2.教育结构改革 ☛ 1.管理体制改革 1.管理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分为苏南行署、苏北行署和南京市3个行政区,行署下设文教处,南京市设教育局,分别领导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1953年江苏建省,成立教育厅;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厅瘫痪,后在省革命委员会中设文教局(教育局)。1980年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改为教育厅。1983年,地、市合并设立市管县体制后,省辖市设教育局,管理全市中小学教育;各县政府设教育(文教)科(后改为局,现在部分地方为教育委员会),对中小学进行管理;农村的区设文教股长(或文教区员),属区政府和县文教局双重领导。1984年,教育体制改革后,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政府成立教育管理委员会,下设教育办公室,对本乡中、小学进行管理。 ☚ (三) 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 2.学校经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