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短暂的繁荣与潜伏的危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短暂的繁荣与潜伏的危机

1.短暂的繁荣与潜伏的危机1949—1956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农民从封建剥削和军阀统治中解放出来,经过土地改革,农村经济开始走向复苏。首先,粮食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56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由206万吨增长到380.06万吨,7年平均年递增9.14%;油料由5.08万吨增长到8.25万吨, 年递增7.17%; 生猪存栏由85.3万头增长到141.15万头,年递增7.46%;羊存栏由416.36万只增长到667.35万只, 年递增6.74%。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由1949年的10.19万元增加到1956年的18.96亿元,年递增9.28%。生产的发展,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呈现出了的短时期的繁荣。城市供应良好,从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起,每年有1亿多公斤余粮调出省外, 支援国家建设。
这一阶段的农村经济是以恢复农村生产力、解决吃饭问题为中心而发展的。粮食作物面积增长较快;除牧区外畜牧业基本处于从属于种植业的地位, 虽在饲养量上有所增加,但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同期却由21.8%下降到16.2%;林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随着采伐量的增加由0.6%上升到3.6%; 副业无明显变化。农村二三产业基本还没有起步。因此,这一时期的农村产业结构基本上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切围绕着满足人们吃饭需要的粮食生产转。由于人口的无计划生育,以及“一五”时期国家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在甘肃布点较多,并从沿海、东北、中原向甘肃大量调工移民, 各种因素使人口急剧增加, 1956年比1949年全省人口增长25.81%,为了满足吃饭,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扩大耕地,滥垦荒地、草场,便开始了愈穷愈垦,愈垦愈穷的恶性循环,给以后的发展潜伏下危机。
在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内部各业都得到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之间的产值比例, 由1949年的72.0:0.6:21.8:5.6, 到1956年发展为74.5:3.5:16.2:5.8。第二产业基本为家庭手工业。经过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适应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需要,木匠、铁匠、小炉匠、毛毡匠、印染坊、砖瓦作坊等手工业有所发展,多为流动服务为主,有的在村镇设摊经营,从属于农业生产,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这是后来发展社队工业的基础。第三产业是一种低水平的缓慢发展, 主要表现为小货郎担走村串乡和初级产品交换的集市贸易,1953年起集市贸易也受到扼制。

☚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主要历史时期产业结构变   2.“左” 的肆虐和曲折发展 ☛
000195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