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环境质量
(1)主要河流水质。1995年,江苏水质例行监测结果表明,长江江苏段因水量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目前总体水质尚好,尚能符合地面水Ⅱ类标准,但沿江城市岸边污染带明显,有部分项目超标,主要是石油类、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其中,镇江段水质较差,南京段次之,南通段水质尚清洁。淮河江苏段污染较重,常年水质已不符合地面水Ⅳ类标准,影响水质的项目主要有石油类、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由于接纳大量有机污染物,已成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苏南段和大部分城市河流水质已处于地面水Ⅴ类或劣于Ⅴ类,影响水质的项目主要是挥发酚、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
(2) 主要湖泊水质。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80年代初到1995年,水质明显下降,已由原来以Ⅱ类水为主变为以Ⅲ~Ⅳ类水为主,局部水域出现了Ⅴ类,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影响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是总磷、总氧和高锰酸盐指数。重污染水域分布在梅梁湖闾江口和五里湖的大部分水域,严重影响无锡地区饮用水源水质。洪泽湖地处淮河下游,近10年来,由于受上游污水下泄影响,目前总体水质介于地面水Ⅲ~Ⅳ类。影响水质的项目,主要是总磷、高锰酸盐指数、pH、挥发酚和溶解氧,全湖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阳澄湖、滆湖、骆马湖由于受入湖河流污染影响,总体水质普遍达不到地面水Ⅲ类标准,同样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3)城市河流水质。由于受城市集中排污的影响,多年来城市河流(段)的水质普遍受到严重污染。1995年监测数据表明,全省2/3以上的城市河流水质已劣于地面水V类(一般景观和农业用水水质要求),部分重污染河流(段)已成为排污明沟。徐州的奎河、淮阴的清安河、连云港的大浦河、南通的濠河、南京的秦淮河和金川河、苏州的内城河、无锡和常州的运河段等,都是污染十分严重的城市河流,有的终年黑臭,既不能作饮用水源和渔业用水,也不能作工农业生产用水,连一般的景观要求都难以达到。
(4)小城镇及乡村河流水质。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地表水污染不断向乡村扩展和乡镇工业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小城镇及乡村河流的污染日趋严重,大部分河流(段)水质已达不到当地政府部门划定的水域功能区要求。据1995年对316条河流551个断面例行监测资料统计,全省小城镇和乡村河流水质为地面水Ⅳ类的占28.9%,Ⅴ类和劣于Ⅴ类的占56.8%,Ⅱ、Ⅲ类的仅占14.3%。苏州地区劣于Ⅳ类水的乡镇河流占绝大多数,苏北的徐州、淮阴、连云港三市的乡镇河流污染尤为突出,污染程度介于重污染到严重污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