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毛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毛纺

1.毛纺

1943年, 西宁建成首家洗毛厂, 年洗毛200多吨。 1948年, 由青海回教促进会创办芳惠纺织厂。 产品主要有清洗毛、 白土布、 毛褐子布、 毛袜子、 毛口袋、 毛毡和地毯等, 生产工艺基本上靠手工操作, 产量低, 质量差。 到1949年, 仅生产清洗羊毛238吨, 毛袜子1 640打, 毛口袋7 682条。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20日上海国产羊毛考察团来青海考察羊毛生产、 营销情况。 1952年, 原西宁洗毛厂更换设备, 更名为青海省绒毛加工厂,1957年洗净毛产量3 235吨。 1985年以后改产 “白唇鹿”牌牦牛绒衫、裤, 产品行销全国。 1959年1月青海毛纺织厂开始筹建, 1963年建成投产, 有职工1 368人, 毛纺织纱锭4 080枚, 年产毛线202吨, 长毛绒14万米, 粗纺呢1.3万米。 1965年, 毛纺企业发展为3家, 职工2 000余人。 1978年, 毛纺企业发展到8家, 拥有毛纺纱锭8 714枚; 1983年毛纺企业发展到11家 (不包括区、县属企业), 拥有毛纺纱锭17 958枚, 职工8 545人, 年产值9 653万元, 生产粗纺呢46万米, 纺呢40万米, 长毛绒102万米, 毛线1 698吨, 毛毯20.3万条, 工业用呢176吨, 羊毛衫裤0.15万件, 少数民族特需品毛氆氇3万米, 腰带2.1万条。 1990年, 全省毛纺企业发展到15家, 职工近万人, 拥有毛纺纱锭2.2万枚。 年产呢绒170万米, 毛线1436吨, 毛毯32.85万条, 工业用呢411吨。
1990年以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青海毛纺工业起落不定, 总体呈下滑趋势。 1995年, 呢绒产量下滑到156万米, 1996年跌至95万米, 1997年再跌至47万米; 毛线产量1997年跌至966吨; 毛毯一路下跌至1995年的17.95万条,1996年的13.67万条和1997年的11.97万条; 工业用呢1995年362吨, 1996年324吨, 1997年214吨。
1990年前后, 牦牛绒制品市场销售出现旺势, 集体、个体、私营牦牛绒制品生产厂家纷纷上马, 最多时近30家。 由于生产设备、技术水平、 管理方式的差异,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多数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1996年以后一些小厂陆续转产和关闭。 1997年,市场销售较好的仅 “白唇鹿”、 “雪舟”等少数几个品牌, 年产量160多万件。

☚ (一)设施加工   2.地毯 ☛
000266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