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棉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棉花 1.棉花50年代初期主要种植农家品种关农1号。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主要推广关农1号、锦育5号、辽棉3号、锦棉1号、朝阳棉1号等。70年代主要推广锦棉2号、黑山棉1号、辽棉5号等。黑山棉1号是当时的主栽品种,占全省棉花栽培面积的30%。80年代以后用抗病的辽棉品种代替原有的品种。主要品种有辽棉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15号、锦棉3号、5号、6号等。这里只介绍辽棉9号、辽棉10号、辽棉11号、辽棉12号4个品种,这4个品种都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科研所选育。 ☚ (三)经济作物 2.甜菜 ☛ 1.棉花 1.棉花辽宁是我国北方特早熟棉区,曾是我国棉花主产省之一。50年代初期,种植面积高达44.7万多公顷,但由于当时的单产水平较低,因而总产较少。当时平均每公顷产150~225公斤,总产最多时为6.9万吨。到60年代,棉花单产已基本稳定在300公斤以上,但每年种植面积已降到12万公顷左右。进入80年代前后,每年降到4~4.7万公顷,但单产已提高到750公斤左右,特别是1983年平均单产952.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到1984年,面积达到7.3万公顷,平均单产907.5公斤。此后,每年种植面积数十万公顷不等,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朝阳、黑山、喀左、北票、建昌等县。其中朝阳、黑山两县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辽宁在全国17个产棉省中居第14位。辽宁棉花在品种上具有一定优势,其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高抗枯、黄萎病,适合黄淮棉区和新疆棉区种植。棉花品种已达20多个,在全国推广总面积达400多万公顷。 ☚ (二)经济作物 2.烤烟 ☛ 1.棉花 1.棉花甘肃棉花集中于河西。从1949—1958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由1.67万公顷扩大到3.47万公顷,扩大1.1倍,总产量(皮棉)由0.27万吨增加到0.88万吨,增长2.3倍。到1962年,面积又猛下降到0.9万公顷,总产锐减到0.07万吨。1963—1965年,面积、总产又有所回升。从1966—1978年,面积及总产均呈徘徊滞进趋势。从1979—1990年,面积继续下降,单产和总产持续上升, 1990年全省棉田0.6万公顷,总产达0.79万吨。1991年以来,由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关政策,棉花的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都有了迅速发展。1992年,全省种植棉花1.26万公顷, 面积比1978年扩大17%, 比1949年减少25%,总产达到1.75万吨,比1978年增长4.2倍,比1958年增长近1倍,比1949年增长5.5倍。甘肃省棉花自给率首次达到约30%。 ☚ (二)经济作物 2.油料 ☛ 1.棉花 1.棉花江苏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在国内历史最悠久,种类最齐全,材料最丰富。全国各单位保存的棉花种质资源共4 000多份,而江苏有2 200多份。其中陆地棉有1 600多份,中棉200多份,陆地棉野生簇系220多份,海岛棉140多份,野生种29个,草棉4个。尤其是还保存着生产上濒临灭绝的中棉品种,十分可贵。通过对中棉、陆地棉和海岛棉3大栽培种的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和棉籽品质研究,得出陆地棉蛋白质含量在44.1%以上的品种有11个,脂肪含量38.1%以上的有8个品种,脂肪酸中油酸含量28%以上的品种13个,亚油酸含量60.1%以上的品种5个,中棉蛋白质、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的品种有13个。对200个中棉品种、138个海岛棉品种、89个陆地棉品种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陆地棉品种中无一个耐病品种,中棉品种中只有1个耐病品种,海岛棉中有2个抗病品种、13个耐病品种。70年代以来育成的碧抗1号、盐抗7305、76—75、9101、苏棉1号、2号、3号、新品系86—121、盐棉48等抗枯、黄萎病性状较好。80年代方强农场育成方无1号、2号等低酚棉品种。利用海岛棉、陆地棉杂交优势,研究成功宁杂1号,开创了我国利用杂种棉的先例。 ☚ (二) 经济作物 2.油菜 ☛ 1.棉花 1.棉花50年代,棉花种植面积平均为49.98万公顷,占经济作物面积的64.8%。60年代52.6万公顷,占经济作物面积的69.9%。70年代58.4万公顷,占经济作物面积的71.1%。80年代61.44万公顷,占经济作物面积的52.2%。 ☚ (二) 经济作物 2.油料作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