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

1.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

中国文化名城之一。原名吉林乌拉,简称吉林,有的写作鸡林、畿林、吉临或鸡陵,俗名船厂。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在此活动。秦时形成原始村落。明朝永乐年间,辽东都司指挥使刘清奉命率军来此,建厂造船御敌、运粮,从此吉林开始发达。清代,吉林的行政建制多次更迭大体经历了军府、永吉州、理同知和吉林府四个时期。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造吉林城,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住吉林城,遂成为宁古塔将军管辖地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建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吉林城便正式成为吉林省省会所在地。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吉林市政筹备处”,实行市制,内设5个区。
吉林市历史悠久,又有众多历史遗存。其著名的城址有龙潭山山城、土城子古城、官地古城和吉林城;书院有嘉庆十九年创设的白山书院、清吏部尚书铁保谪戍吉林后,曾为此书院题匾;还有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93年)的崇文书院、碑刻多处,背依连绵山岭,面临蜿蜒松花江的河什哈达摩崖,就是其中之一;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颇多;如吉林义和团反帝斗争址、吉林的“五四”运动址、吉林的“五卅”运动址等;许多革命领导人,如林伯渠、廖仲恺、宋教仁以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都在吉林活动过;庙宇林立,其著名的有修于雍正二年,又重建于光绪三十三年的文庙、北山药王庙等;吉林出生的著名人物有《吉林外记》作者萨英额,晚清名学者、书画家宋小濂,著名书法家、诗人成多录等。吉林市名胜古迹主要有:
(1)龙潭山高句丽山城。位于吉林市东郊龙潭山上,登古城远眺,可俯瞰全城。约建于高句丽四世纪至五世纪前后,为一军事城堡。周长2 396米,城墙最高处逾10米,基宽10米左右,上宽1—2米,雄踞悬崖峭壁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四隅各有一平台,南台最高,俗称南天门。城内尚有龙潭、旱牢。
(2)猴石山遗址。位于吉林市北郊孤家子北2公里的山岗上。山西临松花江处有一石砾,状若猕猴蹲座,故名。山上18000米2范围,分布环山建造的古代遗留房址约百座。房址呈半地穴式,多为长方形,面积在20—30米2间,靠上坡以炕壁为墙,下坡垒砌石块作壁。出土有大量石斧、陶鼎、纺轮、网坠等石器、陶器,还有少量小件铜器等。基地在遗址东北一里,墓葬均作矩形石棺,左右垒石,头脚以石板档筑,顶盖石板。随葬品多是生产、生活用具,亦有少量装饰品,反映了贫富分化和男女分工的情况。据碳14测定,遗址所属年代,约为战国中期。与此类似的尚有吉林市长蛇山,西团山工城子等遗址,说明古时这一带是居民村落比较密集的地方。
(3) 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碑。第一碑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南朝北,其下临江,距水面高10米。文字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字三行。第二碑位于第一碑西30米处,坐东向西,碑竖刻文字7行。碑文记述了明辽东都指挥司使刘清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7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摩崖碑文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起了重要作用。
(4) 吉林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副都统安珠瑚监造,位于今吉林市船营区。城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南倚松花江,东西北三面竖松木为墙,高8尺。北墙长289步(合462.4米)。东西两墙各长250步(合400米)。东西北三面各有一门。内城墙外围有池,池外有土墙为边,边墙东西各倚江岸,周长7里180步(合4 320米)是为外城。后内城逐步废弃。乾隆七年(1742年),修整和加高土墙。同治六年(1867年)又进行扩建和改建,城墙总长为9里258步3尺7寸(合8 478米)。原5个城门增加至8个。自西向北依次是迎恩门(1928年改称临江门)、福绥门、德胜门、致和门、北极门、巴尔虎门、朝阳门、东莱门。其时城内街道以将军公署为中心向四外辐射,有西大街、北大街、河南街。其中以西大街、北大街最为繁华。
(5) 乌拉古城。位于吉林永吉县乌拉镇250米处。是明代女真扈伦四部(叶赫、哈达、辉发和乌拉)之一的乌拉部所在地。乌拉也写作兀喇、乌喇。本名呼伦,姓纳拉。始祖纳齐卜禄,五传至克什纳古对朱颜兄弟。克什纳之后为哈达部。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有内、中、外三道城墙,四隅有角楼,城外有护城河。城中有一夯土垒筑高台,俗称白花点将台,长50米,宽28米,高7米,南边为花岗岩铺砌的石阶,43级,似为了望台。登台环视,城外山川平畴,尽收眼底。城内曾出土铸有明万历年款的铜火锍,双鱼铜镜、铜佛像、玉带钮等。
(6) 吉林文庙。坐落在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胡同。重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四周红墙高达3米,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 354米2。院外照壁前面有石狮一对,两侧道旁有“下马石”各一。照壁北面两侧有东西辕门,辕门上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所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匾额。照壁后面正中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的泮池,花岗岩构筑的状元桥和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棂星门。棂星门的后面是5开间,单檐、庑殿顶建筑,上盖黄琉璃瓦、明柱的大成门,穿过大成门是全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面阔9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黄琉璃瓦盖,重檐,庑殿顶。整个殿堂巍峨高大,金碧辉煌。大成殿的后面是崇圣殿,歇山顶建筑,面阔7间,黄琉璃瓦盖、单檐。在大成门和大成殿的两侧有东西配庑,皆为青砖明柱瓦房,他们是:“名宦祠”、“乡贤祠”、“省牲厅”、“祭器库”、“先贤祠”、“先儒祠”。此外还有钟鼓楼等。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殿堂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在全国负有盛名。
(7) 吉林毓文中学。在吉林市。创建于1917年,1938年被日伪反动派关闭。1964年2月恢复为吉林毓文中学,并扩建为完全中学。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主席曾于30年代初期在该校读书,并从事革命活动。1953年,把他学习的教室改为金日成读书纪念室,陈列当年学生用的帽徽、钮扣、教学用的讲台、讲桌、书桌以及金日成赠送的各种物品。
(8) 吉林北山。在吉林市区西北。主峰海拔270米,占地128公顷,其东西两峰间,有拱形石桥相通,名鸾佩桥。东山有清代修建的玉皇阁、药王庙等。玉皇阁规模最大,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正殿日朵去殿,东西各有禅堂5间,两侧是钟鼓楼,中为牌楼,上有“天下第一江山”匾额。关帝庙和药王庙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药王庙为医药界筹款修建。关帝庙有正殿三楹,前有戏楼,左右为钟楼,院内还有依凭悬崖而建的观渡楼。西山主峰上有旷观亭,1976年又在东峰修建揽月亭,山下有人工湖二个。每当夏日,北湖荷叶田田,菡萏飘秀;南湖游艇如梭,波光荡漾。湖边建有水榭、长廊、湖心亭。冬天山上积雪,湖面结冰,又是滑雪溜冰的好地方。

☚ (一)名胜古迹   2.历史文化名城——集安市 ☛
000166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