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初步发展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初步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948—1966年

新中国刚一成立,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就开始着手农业科研机构的组织建设工作。1948年,将“满洲国立农业试验场”改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公主岭农事试验场;将“吉林省立劝农模范场”更名为吉林省农事试验场;将“间岛省劝农模范场”更名为吉林省延边水田试验场。1949年,将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接管的辽宁省通化专署农事试验场(即原通化省立劝农模范场)移交辽东省通化县管辖,定名为通化县农事试验场。
50年代期间,又对这些机构进行了调整。公主岭农事试验场于1950年8月改称为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下放给吉林省,1959年扩建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事试验场于1955年改称为吉林省综合农业试验站,1957年改为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吉林省延边水田试验场于1955年改称为吉林省延边农业试验站,1959年11月改为延边农业科学研究所。通化县农事试验场于1956年5月扩建为通化地区农业试验站,1959年改建为通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此间,为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又新成立了一些农业科研机构。1956年建立了吉林省特产研究所。1958年建立了四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同时,将黑龙江省克山农业试验场白城分场改为吉林省农科院白城研究所。
在这一阶段的初期,全省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❶搜集、整理和重新鉴定日伪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优良品种,小麦有光华、农林3号、农林29号等,大豆有满仓金、紫花4号、小金黄1号等,高粱有红棒子等,推广后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❷进行农具改良及新式马拉农具试验,以及春小麦、冬小麦、高粱的栽培试验;
❸开展小麦散黑穗病种子消毒试验及腥黑穗病水洗消毒试验,研究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粘虫、高粱蚜虫、白菜地蹦子的防治措施,以及进行土产有毒植物杀虫试验、各种药剂防治棉蚜试验;
❹研究改良土粪的堆积方法,以不断提高肥效,并开展了盐碱土改良的初步研究;
❺搜集中北满现有果树、蔬菜良种进行试种观察。
50年代中期,中央在广州召开的知识分子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摘掉长期以来扣在科技人员头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宣布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农业科研工作开始向纵深发展。全省组织开展了11个学科、20多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粮食作物方面,利用已有资源,全省选育出各种作物共130多个品种。其中,大豆新品种吉林3号、九农2号,水稻新品种松辽4号,小麦新品种丰强2号等,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使全省粮食总产逐步得到提高。在蔬菜方面,筛选出吉林大辣椒、辽源甜椒、四平粉红柿、吉林大桃柿、长春一条龙黄瓜、公主岭水黄瓜、扶余气死牛官胡萝卜和省内各地栽培的喜鹊翻白眼、家雀蛋、大姑娘挽袖豆角等,颇受群众欢迎。在果树方面,加强了寒地果树育种工作。通过选拔农家品种,国内外引种和杂交育种等途径,共选育出20多个优良品种,使全省水果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为响应中共中央“向科技进军”的号召,全省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各地的土地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土壤分布和分类,并撰写了吉林省土壤志,绘制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农业自然资源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等,为全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期间,全省农业科研事业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也受到过较大挫折。在1958年“大跃进”和1959年“反右倾”斗争时期,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左”的思想有了发展,在农业科技战线也出现了瞎指挥、浮夸风和急于求成等现象,使农业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遭受干扰和破坏。
1961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被誉为“科学宪法”的《关于自然科学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对“大跃进”以来科技战线各种“左”的思想进行清理,并对科技工作中的一些政策性问题作了新的规定和澄清,明确科研单位的根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十四条意见》为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继吉林省柞蚕试验站改为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延边柞蚕试验站改为延边特产蚕业科学研究所之后,1964年,建立了吉林省蔬菜科学研究所。同年,以通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部为基础,成立了通化地区园艺试验站,后变为通化市园艺研究所。1965年,随省委、省人委机关农场改为长春市西郊良种繁殖场,后变为长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至60年代中期,全省独立农业科研机构已发展到10个,基本上形成了以中部平原区省农科院为中心,按东南部山区半山区和西部半干旱地区等自然区域设立地区农科所的农业科研体系。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也随之有了较快的发展。全省开始玉米、高粱“两杂”育种研究工作,水稻新品种“吉粳6号”、长白6号等在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BZ型综合号播种机研制获得成功。以样板田为主要阵地,以干部、科技人员、老农“三结合”的群众性科学试验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 (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进程   2.遭受破坏阶段 ☛

1.初步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5年

1949年5月, 全省勉强通车公路仅有647公里。6月17日, 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 公路运输部门组织抢修破坏的公路桥梁, 恢复交通, 年底恢复通车里程达到3 102公里, 尚有35个县未通公路。从1950年起, 采取国家投资、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等形式, 先修复干线公路和沟通县、乡公路, 同时也修建了部分山区公路。经过8年努力, 至1957年底,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7 656公里, 未通公路县只剩宁冈、彭泽、新余3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江西公路建设出现了高潮,仅1958年,全省就修建公路6 240公里,增加的里程相当于原有公路的81.5%,并实现了县县通公路。但是“大跃进”时期公路建设质量较差,新建的县、社公路,不少未铺路面。1961—1962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集中力量养好和整修已有的公路,巩固已修公路成果。1963—1965年,继续进行调整,重点放在接通断头公路,新建支农公路,至1965年底,全省县、乡公路达到11 696公里。伴随公路向县、乡、村的延伸,交通部门的营运客车班次亦向前伸展。1962年,营运里程13 610.4公里,开行672班次,为1950年的11.5倍多。1963年,增辟营运路线4 302公里,增开短途班车140班,增设农村站点86个。1964年,进一步调整和增加支农班车1 141班,增辟代办站点12个。1965年,增辟营运线路10 406公里,增设农村站点45个,增开农村短途客班134个班次。支农物资运输1965年增至365.9万吨,为1950年的94.06倍。

☚ (二)县、乡公路   2.曲折发展阶段 ☛
000315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