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修梯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修梯田 1.修梯田“梯田” 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宋范成大的 《骖鸾录》,“岭坂上皆禾田, 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新中国成立前, 关中有旧式梯田16.7万公顷。新中国成立后, 先是改造旧式梯田, 修成的梯田宽一般在6~15米, 并有7~25度的坡度, 增长幅度一般在15%左右。1956年开始修建水平梯田, 1958年推广了米脂县杜家石沟经验, 1961年同县的高西沟村后来居上, 1965年以后在全省普遍推广。修成的梯田宽在7~15米, 田面比较平整, 据典型调查, 粮食增产幅度高达75%。1990年以后, 在志丹县周河乡的带动下, 宽台梯田迅速兴起, 并逐步向大规模治理发展。1994年, 延安市在总面积12平方公里的范围组织28个村的群众会战, 一年新修梯田73.3公顷,新建高标准果园200公顷, 营造用材林500公顷, 种草180公顷, 新修道路10公里, 基本做到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这样大规模的治理已在陕北地区全面推开, 仅延安市超过万亩以上的治理点就有33处。宽台梯田田面宽一般在10米以上, 粮食产量又有进一步提高。1994年大旱, 志丹县占总耕地面积27%的高标准梯田, 拿回了占全县总产60%的粮食产量。陕南地区在水平梯田取代坡式梯田的同时, 1956年佛平县最早开始修石坎梯田,70年代基本取代了土坎梯田。70年代以镇安县为先进典型, 90年代以白河县为先进典型。石坎梯田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 据镇安县1987年的典型调查,石坎梯田平均亩产283千克, 坡耕地平均亩产151千克, 增产87%。这两个县的经验, 都在全省以至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同类地区的农田基本建设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一)坡耕地治理 2.修水平埝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