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辖1镇14区。县城大研镇古城,海拔2400米,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人。有纳西、汉、白、傈僳、普米、彝、藏、苗等民族。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为遂久县,属越嶲郡。三国蜀汉改属云南郡。南朝齐时为遂段县。纳西族先民大约在南朝时迁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置袖州;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铁桥节度,后改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称三赕(样渠头赕),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其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设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1271)改立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至元十四年于其东南置通安州(今丽江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丽江府,移治通安州。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居庐骈集,萦坡带谷”,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甚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1912年,废府留县。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南亚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四季不明显。古城无垣墙,北依象眠山,西枕狮子山,南临文笔山,翠峰如屏。玉泉水自城东北黑龙潭涌出,沿街分流,走巷穿户,常年清流,有“户户朝阳,家家流水”的高原水乡风貌。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古朴自然,选址建城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街道、庭院遍植花木,素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户不养花”赞语。路面悉以丽江特产彩色石板铺成,溪流之上多为石拱桥,小桥临波,曲径通幽,雨季不泥,旱季无尘。城中心为四方街,自古商旅云集,贸易兴盛,亦节日聚会处。城内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均保存完好,有皈依堂、黑龙潭五凤楼、得月楼、锁翠桥、解脱林、木氏土司府和成片的古民居,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木氏土司府仿北京明紫禁城,有三大殿、家庙、万卷藏书楼等数十个院落和狮子山“御苑”,规模宏大,殿宇壮丽,占地达40万平方米。寻常百姓民居,格局式样均三方一照壁,门多东向,厅廊宽敞,天井大方,门窗雕饰花鸟等图案,极富文化气息,有“高原姑苏”之称。丽江纳西族还创造了奇特的东巴文字、大研古乐和精美的丽江壁画,已成为具有极强吸引力的旅游文化资源。县境还有白沙丽江壁画建筑群、木家桥丽江人遗址、玉龙雪山、北岳庙、文峰寺、石鼓镇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宝山古石城等著名景点。这些景点和丽江古城大研镇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旅游工艺品有民族纺织品、陶瓷等。旅游表演艺术有东巴舞、纳西古乐等。旅游节庆集会活动有纳西族弥老令。旅游美食品有窨酒、天麻酒、食用菌、丽江粑粑等。旅游交通主要依靠公路通往各地。

☚ 五、丽江、迪庆、怒江旅游区   2. 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 ☛
000057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