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43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43年

1943年


1月

张天翼的短篇小说集《速写三篇》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西蒙诺夫的《俄罗斯人》(丰爱虚译)刊于《苏联文艺》第2期。


2月

延安在春节前后开展盛大的秧歌演出活动,演出《兄妹开荒》等。
巴尔扎克的《夏贝尔上校》(穆木天泽)刊于《文艺生活》3卷4、5期。


3月

中共中央文委和组织部为贯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于10日在延安召开党员文艺工作者会议。凯丰、陈云、刘少奇、博古等到会讲话。
陈云发表《关于党的文艺工作者的两个倾向问题》(29日《解放日报》)。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27日在重庆举行成立五周年纪念会。同日,《新华日报》发表郭沫若的纪念文章《新文艺的使命》。
路翎的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由桂林南天出版社出版。


4月

《解放日报》于25日发表社论:《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艾思奇执笔)。
中共中央文委和中共西北局发出指示,提出平剧改革问题。
郭沫若发表多幕历史剧《孔雀胆》(《文学创作》1卷8期)。
王大化等集体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发表于5日《解放日报》。


5月

晋察冀文联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沙可夫在会上作总结报告,提出今后广泛开展大众文艺和文艺工作者下乡等问题。
茅盾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由桂林光华书店出版。
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艾青的诗集《黎明的通知》由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
密西尔的《飘》(傅东华译)由桂林国华翻译社出版。


6月

《中原》季刊在重庆创刊,由郭沫若主编。
海明威的《大战前夕》(冯亦代译)刊于《中原》创刊号。
臧克家的诗集《泥土的歌》由桂林今日文艺社出版。
朱光潜的《诗论》由重庆图书出版社出版。


7月

《万象》月刊自该月起改由柯灵主编。
《民族文学》月刊于7日在重庆创刊,由陈铨主编。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巴金译)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蔡仪的《新艺术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9月

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
姚雪垠小说集《差半车麦秸》由桂林远方书店出版。


10月

《解放日报》于19日全文发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发布《取缔剧本一览表》,其中包括郭沫若、曹禺、陈白尘、洪深、阿英、李健吾等的剧作共116种。
狄更斯的《大卫·高柏菲尔自述》(许天虹译)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1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7日发布《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号召文艺界学习并执行毛泽东的《讲话》精神。
《戏剧时代》月刊于11日在重庆创刊,由青年剧社编辑,编委有洪深、吴祖光、马彦祥、焦菊隐等。
田间的诗集《给战斗者》由希望社出版。


12月

《新华日报》于25日发表社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
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
冯雪峰的诗集《真实之歌》由重庆作家书屋出版。

☚ 1942年   1943年 ☛

1943年

1943年

马克·吐温的《萍踪奇遇》(刘正训译)由桂林亚东出版社出版。

☚ 1943年   1944年 ☛

1943年

1943年


1月

著名作家、台湾新文学奠基人赖和逝世,终年49岁。


4月

《台湾文学》发行悼念赖和专号。


5月

日本御用文学团体“日本文学报国会台湾支部”成立于台北,其任务是宣扬“皇民文化”。


11月

台湾“文学奉公会”在台北公会堂召开“台湾决战文学会议”。

☚ 1942年   1943年 ☛

1943年

1943年

《台湾文学》同仁组织“厚生演剧研究会”,演出张文环原著、林博秋改编的话剧《阉鸡》,与“皇民话剧”针锋相对。
吕赫若的短篇小说《财子寿》获首届台湾文学奖。
日本人组织的御用文学团体“台湾文学奉公会”在台北成立,建立“决战文学体制”,以配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
由巫永福、杨逵组成的新剧团公演由杨逵改编的《怒吼吧!中国》。

☚ 1943年   1944年 ☛

铁马/河边恋歌/倦鸟之歌/抛砖集/春的影子/荔枝红/未唱完的歌/凯旋/大地呼声/雪与村庄/小蛮牛/青青河畔草/声音/画影篇/火之歌/为胜利而歌/向日葵/黎明的通知/泥土的歌/生活的谣曲/古远的记忆/碎羽集/醒来的时候/七月/煤矿夫/北望集/风铃集/塞上吟/她爱立月下的花阴/疾风/初唱/战斗的江南季节/冬天,冬天/昙花集/昆仑关/感情的野马/国旗飘在雅雀尖/给战斗者/反法西斯/真实之歌(荒野断抒上卷)/妈妈,我,和我唱的歌/高兰朗诵诗(新辑第一集)/火光中的影子

☚ 黄昏   铁马 ☛

东南行/荷戈集/婵娟/当代名文选/我的诗生活/边风录/萧风杂文/未偃草/情虚集/保护色/日光之春/南洋风雨/见闻杂记/客窗梦话/伦敦杂记/西北剪影/西北散记/蜀道散记/烽火处处/小楼集/万象随笔/东望集/回声/鸡足朝山记/云南看云集/海外小笺/战争与春天/西北东南风/时恋集/时贤别纪/时贤别纪/苏联归来/马来西亚印象记/小雨点/经字园随笔/茅盾随笔/最后的旗帜/故人/偷闲絮语/花萼/向阳集/新狂飙时代/川康游踪/鸭池十讲/日本漫话/星象/人的声音/山水/关于女人/生之斗志/今昔集/近代名人传记选/浪子/鸟树小集/怀土集/人世百图/战斗的素绘/粤战场/人生兴趣/鲁迅回忆断片/中原归来/北国行/奔流散记/我的父亲/见山楼杂文/中鱼集/白川集/远人集/聚沙/春底歌喉/云雀集/诸相集/落英集/烛火/二十九人自选集

☚ 一年集   东南行 ☛

1943年


文化

影片《卡萨布兰卡》、男主角保罗·卢卡斯、女主角珍妮佛·琼斯、男配角查尔斯·科伯恩、女配角卡蒂纳·帕克斯诺分获第16届电影奥斯卡奖。
法国哲学家萨特出版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9月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伏契克就义。他被囚禁411天,在狱中写成《在绞刑架下的报告》。
10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它成为提高和发展苏联教育科学的中心。


政法

1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首脑会议,研究美、英、法盟军在北非的作战部署和1943年的作战方针。
4月13日,德国政府宣布在当时占领区斯摩棱斯克附近卡廷森林发现一些万人冢,其中掩埋的是苏联政府杀害的波兰军官。
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性,在莫斯科通过决议,提议解散共产国际。6月9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布解散。
7月25日,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墨索里尼被拘禁。7月26日,意大利新政府成立,并于7月28日宣布恢复宪法和解散法西斯党。9月2日,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9月3日,意大利同英、美秘密签订停战协定。9月8日,意大利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希特勒闻讯后,立即派德军占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9月10日,德军占领罗马,9月12日,劫走被囚禁的墨索里尼。9月15日,墨索里尼重组法西斯党并组织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8月11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会议,讨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决定于1944年5月1日开始在法国西北部登陆作战。
11月22日,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举行美、英、中三国首脑开罗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对日作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及其抢占领土的问题,签订《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此宣言成为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的国际准则。
11月28日,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第一次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对德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战后波兰边界、分割德国问题,以及战后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即筹建联合国问题等。会议签署《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此会议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11月29日,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布成立,铁托任主席。该委员会实际上是南斯拉夫国家的临时中央政权。此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已发展到30万人,解放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国土。


军事

1月12日,苏军向包围、封锁列宁格勒的德军发起进攻,于1月18日打开一条8~11千米宽的通往列宁格勒的通路,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17个月之久的包围。在被围的17个月之中,列宁格勒死于饥饿者达63万余人。解除列宁格勒包围后苏军已掌握北方的作战主动权。
3月20日,英国蒙哥马利指挥的军队向突尼斯与利比亚边境的德意联军发起进攻,经过7天激战,突破防线。美国巴顿将军指挥的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向东推进。两军会师后,4月20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向德、意残部发起总攻。5月7日,分别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5月13日,残存的25万德、意军投降。至此,盟军在北非已全部肃清德、意军队,为随后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条件。
4月18日,日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乘飞机由拉包尔飞往布因岛。由于美军事先破译日军密电,16架美国战斗机在布因岛北部上空伏击并击落山本座机,山本丧生。这对日本是一沉重打击。此后,太平洋上的美国盟军,采用“跳岛战术”,占领一系列岛屿,为来年开展反攻创造了条件。
7月5日,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附近展开大规模会战。会战前,双方实力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已拥有作战部队66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5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万余辆,作战飞机1万余架。希特勒的总兵力则只有520万人。为夺回战略主动权,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集中90万人、1 800余架飞机、2000辆坦克和各种新式武器。苏军则集中133万人、2000余架飞机和3 100辆坦克。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激战,德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退却。苏军则展开反攻,至此战役胜利结束。德军共损失兵力50余万人。此后,苏军乘胜追击,至年底,被德军占领的苏联国土的三分之二获得解放。
7月10日,英、美盟军16万人在3 000余架飞机和280余艘战舰掩护下,分乘2000余艘登陆舰艇顺利登陆西西里岛。登陆后,驻岛的近30万意、德军进行顽抗。盟军集中占优势的海陆空兵力开展进攻,至8月17日,盟军占领全岛,4万德军与6万意军撤至意大利本土,13万意军被俘。在此战役中,德、意军损失16.7万人,盟军损失3.1万人。


1943年中华民国32年·癸未


文化

3月10日,由陶希圣执笔、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提出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主张。
5月,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发表。
5月24日,晏阳初应邀赴美国纽约出席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会,并与爱因斯坦、杜威等10名学者并列被授予“当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称号。


政法

1月11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美、英两国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
1月15日,晋察冀边区选举产生边区政府。各根据地先后成立各级参议会,进一步推行“三三制”,继续扩大统一战线。
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中央书记处。
3月29日,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开幕。
5月1日,美国与国民党军统合作,在重庆建立“中美合作所”。
6月,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要求“解散共产党,交出边区”,并调集60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7月7日,炮击边区鄜县;7月9日,又炮击关中分区。朱德于7月4日与6日分别致电胡宗南、蒋介石,呼吁团结、避免内战。同时,八路军总部筹调机动部队,做好应变准备。
7月10日,蒋介石命胡宗南停止行动。7月12日,胡宗南撤军。
10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党的高级干部重新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和路线是非问题。整风运动进入总结提高阶段。
11月18日,国民党政府由蒋介石等20人组成代表团,分两批乘机赴开罗出席开罗会议。
12月3日,中、美、英正式发表《开罗宣言》。


经济

国统区共有5 266家工厂、资本总额为48 700万元,民营厂占90.4%,资本额占61.1%。
蒋介石政府实行田赋征借,成立花纱布管制局,对花纱布等物资实行统购、限价政策。
中央航空公司于昆明成立。
1月15日,国民党政府实行《管制物价办法》,核定布、米、猪肉、旅店房租及各种工资限价为战前的100倍。
6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行“本年胜利公债”30亿元。


军事

10月1日,冈村宁次调集日伪军2万余人对太岳区“大扫荡”。太岳区军民“反扫荡”歼敌3 500余人。10月24日,八路军在临汾县韩略村伏击、歼灭敌华北方面“战地观战团”军官120余人。
11月2日,日军进犯常德,中国军队增援反攻,再复该城。


1943年


物理学

奥托·斯特恩[德]因发展研究分子束射方法和发现质子磁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海森堡[德]提出粒子相互作用的散射矩阵理论。
朝永振一郎[日]提出超多时间理论。


化学

盖奥尔格·冯·赫维西[匈]因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作化学示踪剂,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弗洛利[英]分离得到纯青霉素,被广泛用于医药。
马丁[英]与辛格[英]发明分配色层分析法,即滤纸色谱法,广泛用于分离少量复杂混合物,在胰岛素结构和光合作用等研究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瓦克斯曼[美]于1943~1950年分离出纯链霉素、金霉素、地霉素、四环素等,开始统称为抗菌素。


天文学

巴德[美]完全证实河外星云是与银河系相同的庞大天体系统,因此结束了百余年来关于河外星云本质的争论。
魏扎克[德]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流体湍流学说。
柯卡金[苏联]提出银河系内各种次系的分类。


地学

贝里斯特兰德[瑞典]提出用高频光讯号法测定距离的原理,并于1948年生产第一台仪器。


生物学

亨利克·达姆[丹]因发现与凝血有关的维生素K,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开始用氧化塘法净化生物处理后的出水。
爱德华·阿德尔伯·多伊西[美]因合成维生素K并确定其化学结构,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李森科[苏联]发表《遗传性及其变异性》论文。


医学

麦克卡洛[美]与匹茨[美]利用罗素的逻辑工具建立人脑的神经网络理论。
青霉素首次用于慢性病治疗。
W.克尔夫[荷]发明第一台肾脏分离机。
德尔布吕克[美]与卢里亚[美]及赫尔希[美]共同从事大肠杆菌及其噬菌体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的突变型,证实细菌的抗性是自发突变的结果。


工程技术

莫希莱[美]和埃克特[美]研制电子数学积分计算机(ENIAC),并于1946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康夫纳[美]、黑夫[美]和皮尔斯[美]研制成功行波管并进行理论分析。
艾斯勒[美]发明印刷电路。
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在美国田纳西橡树岭开始运转。
美国麦克公司、施贵宝公司和菲泽公司采用深层培养法进行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建成丁烯脱氢制丁二烯装置。
德国法本公司洛伊纳工厂建成肟法己内酰胺(尼龙6草体)工业装置。
德国法本公司将0.拜耳1937年开发成功的聚氨酯投入工业化生产。
美国建成3个采用水蒸馏法生产重水的工厂和1个采用氢同位素生产重水的工厂,年总产量达20余吨。
美国建成输送原油的大口径管道,管道长2018千米,管径0.6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管径。
康夫纳[美]发明了具有放大功能的微波电子管——环波管。
美国无线电台研究所将电子显微镜用于研究原子结构。
美国多尔公司研制成功弗里昂固体焙烧炉。
美国海军在巡洋舰“贝尔纳”号上使用近爆引信。
拉扎连科夫妇[苏联]发明电火花加工,创新了机械加工工艺。
G.奈普尔[美]发明大力神式导弹。
1月30日夜,英国92架飞机空袭汉堡,投弹315吨,空袭中首次使用H2S型9厘米机载雷达装置(利用电视进行导航的装置)。
霍珀[美]为美国哈佛大学的机电式计算机“马克-I”编写程序,对软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943年中华民国32年·癸未


数学

林士谔提出求代数方程数字解的林士谔方法。


地学

重新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地图,至1948年共出版75幅。


农学

8月,陕甘宁边区制成牛瘟预防疫苗及血清,注射后可保证耕牛1年内不传染瘟病。


医学

3月,陕甘宁边区建立中医院。


工程技术

晋察冀军工局化工厂试制出硝化甘油和新型炸药。
1月1日,川康公路正式通车。
3月17日,中国与伊朗无线电直接通报。
7月,中印航运线开辟成功。此航线升空8 540米,飞越号称 “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创造了当时世界空运史上的奇迹。

1943(民国三十二年)


1月7日

财政部公布 《修正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自本办法施行日起,新设银行除县乡银行及侨资内移所设之银行外,一概不得设立。银行设立分支行处,应先呈请财政部核准”。“银行运用资金,以投资于生产建设事业暨产销押汇、增加物资供应及遵行政府战时金融政策为原则”。“银行不得经营商业或囤积货物”。银行服务人员 “不得直接经营商业”。(190,22-23页;191,524页)


1月11日

中美签订《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在华美国人 “受中华民国政府之管辖”。取消1901年9月7日 《辛丑各国和约》,终止该条约给予美国政府的一切权利,归还北平使馆区之行政与管理权。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归还中国。美国放弃美国船舶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但 “任何一方以内河航行权或沿海贸易权给予第三国船舶时,则应给予彼方船舶以同样之权利”。美国同意放弃通商口岸制度及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特区法院制度。放弃雇用外籍引水人之权利。同年5月中美《关于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换文》 中,却规定美国军人如在中国触犯刑法,应由美国军事法庭单独裁判。(103,1256-1259、1273-1275页) “战争结束时,上海马路上充满了美国士兵和酗酒闹事的水手,这些是通商口岸时代所未有的情景。对中国的新的大国地位来说,这非常不得体。”(费正清著、孙瑞芹等译: 《美国与中国》,262页)
1月11日 中英签订《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在华英人 “受中华民国政府之管辖”。终止英国从《辛丑各国和约》 中获得之特权,归还北平使馆区之行政与管理。将上海、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权归还中国政府,天津英租界和广州英租界归还中国,放弃沿海贸易权和内河航行权,放弃要求任用英籍臣民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任何权利,放弃雇用外籍引水之权利,停闭一切英国在华法院。中国则放弃1894年3月1日 《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 中获得的中国船舶航行伊洛瓦底江的特权。(103,1262-1268页)。在中英条约谈判过程中,中国曾提出收回新界租借地问题,遭英方拒绝。在签订条约的同一天,中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照会英国驻华大使薛穆,严正声明中国政府对新界租借地 “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17页)


1月15日

1942年12月11日,经济部公布 《实施限价要点及加强管制物价方案实施办法》。12月19日,蒋介石以行政院长的名义公布 《关于加强管制物价的训令》,规定于1943年1月15日一律实施限价,以各地市场1942年11月30日价格为准,实施限价应特别注重民生重要必需品,如粮、盐、食油、棉花、棉纱、布匹、燃料、纸张等及运价工资。实施限价的地点为重庆、省会、特殊产区、重要市场(196,234-242页)。这次限价收效甚微。“即使在物价控制工作稍有成就的地方,也仅限于极少数的商品,并且只是四川省的几个大城市而已。”(357,36页)


1月20日

国民政府开始实行《面粉、棉纱统税改征实物办法》。棉纱征实后,每年除折缴现款部分不计外,平均可提供平价纱达3 500余大包,麦粉每年征实数量达6万余袋。1944年7月,又实行糖类征实。在征税机关 “演绎推广”之下,细大不捐,都成了货物税的对象,其苛刻扰民之处有不堪设想者,如将本应免税的自织土布,每匹布头剪二尺作税者,甚至有面四碗征一碗,粑粑十个征一个者。(386,17页; 杨荫溥: 《民国财政史》,110 -111页; 寿进文: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问题》,44页)


2月16日

农本局改组为花纱布管制局,并改隶财政部。原由农本局福生庄办理的花纱布统购统销工作移归花纱布管制局办理。1943年8月,该局 “从事棉花之统收,产地生产之棉花全由花纱布管制局统购,自后纱厂所用之花亦由该局供给。纱厂已无营业,仅代政府纺纱,取得必须之工资以及其他费用。自后政府统购棉花,以花控纱,以纱控布”。从此,国民党政府对棉货从头到尾实行了全面的统制。(194,369-370页;118,263页;132,225页; 《孔祥熙其人其事》,210页;385,145页)


3月1日

国民政府在接管中德合办欧亚航空公司的德国股份、改 “欧航”为国营后,是日,由欧亚航空公司改组而来的中央航空运输公司成立。(197,644-648、138页; 《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96-97页)


3月23日

行政院公布 《全国生丝统购统销暂行办法》,指定四川、云南以及浙东、苏南、皖南等尚未沦陷地区为生丝统制区域。内销外销改良丝土丝都由复兴公司强制收购。事实上,在此以前国民政府已对生丝进行统制收购。该办法规定,统制区域内运出改良丝一关担以上者,须领用贸易委员会内地转运证。政府收购价明显低于市价。如1941年秋丝,政府收购价每担1万元,而当时市价为15 000元。1943年春丝,政府官价每担137 500元,市价为15万元。“不顾蚕农成本,致使商农无利可图,纷纷走私偷漏,或则砍桑伐林,改图他业,影响蚕事,莫此为甚。”1944年,重庆约有1/3的丝商停业。(142,4卷,425-430页;333,403页; 《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128页;385,147页)


3月26日

国家总动员会议制定 《各省市重要物品价格联系调整办法》。为了达到货畅其流的目的,“应就国内各重要据点通盘统筹,将彼此重要物品供应价格切实联系,积极调整”。(196,252页)


3月

行政院订定 《限价议价物品种类补充办法》,强调实行限价物品以8种民生重要必需品为主,其余物品实行议价。(《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300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问题》,46页;385,115页)
3月 扩大统税征收范围,对竹、木、皮、毛、纸箔开征统税(386,16页)


4月26日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蔡增基逃往澳门避难,招商局总局职权无法行使。是日,招商局在重庆正式恢复办公。(321,497页;197,538页)


4月

成立以戴笠为首的战时货运管理局,专门负责向沦陷区抢运物资的工作。该局从1943年10月开始正常运作,到1944年年初,自行抢购及协助商人抢购了价值12.6亿元的物资,其中主要是花、纱、布。1944年共抢购价值近60亿元的物资,其中也主要是花、纱、布。(608,161页)
4月 湘、赣、粤、桂召开限价联席会议,规定四省限价物品以谷米、食盐、花纱布、(花?) 生油、菜油、木柴、煤炭、纸张、酒精、房地租及运价工资为主。限价以外的民生日用和省府认为必需的物品,则实行议价; 重要或次要都市及重要地区均须限价,其余县市一律议价。8月,陕、甘、宁、青、豫、晋、绥七省也召开限价联席会议,其规定大致与前述相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问题》,47页)


5月

撤销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将公路业务归还交通部,成立交通部公路总局。(207,487、491页;393,275页)
5月 财政部将羊毛列入统购统销物资之中,指定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绥远、四川、西康为统制区域。在统制区内,由复兴商业公司负责收购、制定价格并管制运销。实际上西北地区实行羊毛统购统销办法的只有甘肃一省。(《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128、139、140页;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14辑,50页)


6月4日

为促进黄金产量的增加,财政部暂准人民在国内自由买卖黄金,“除携运出国及前往沦陷区域仍予禁止外,所有原颁取缔买卖黄金法令,如金类兑换法币办法……均暂时停止执行”。(《民国经济史》,427页;109,416-418页;378,165-167页)


6月29日

1935年中国银行增加官股后,股本总额共4 000万元,官商各半。是日,财政部以增厚中国银行实力为由,训令增拨中行官股2 000万元,股本总额改为6 000万元,官股占2/3,商股1/3。1942年年底,中国银行总资产额已达105.15亿元。区区2 000万元,还不足其1/500,但国民政府就以大大贬值的法币2 000万元,攫取了中行1/3的权益,轻而易举地削弱商股,大大加强了对中行的控制。(356,584-586页;190,504-507页;212,2456页)


6月

青藏公路是西北地区通往西藏和西康的交通要道。1938年年底,已完成西宁至大河坝(今兴海) 段。是月,继续兴工修筑青藏公路西玉段,即自西宁,经湟源、大河坝、黄河沿、歇武至玉树公路(827公里),1944年10月完成。这是民国时期在青藏高原上修建的第一条公路。由于对高原筑路缺乏经验,投资过少,未按标准施工,沿线桥涵、房屋多未兴建,在第一次试车后再未使用。经水冲风蚀,多已毁坏,部分路迹逐渐消失难辨。此路未能发挥交通效益。(393,314-317页;207,471页)


7月

成立川湘鄂区汽车联运处,经营的主要路线为川湘线(重庆至沅陵)、川鄂线(重庆至恩施)、鄂湘线(恩施至沅陵) 以及沅陵至晃县线。(390,248页)


8月1日

中国政府决定与法国维琪政府断绝国交,同时接收滇越铁路滇段。(122,836页)


8月16日

总税务司梅乐和呈请退休,财政部委派美籍税务司李度为代理总税务司。时李度在美,直到8月16日才到职视事。1898年《英德续借款合同》规定在还款期45年内,英国人总理海关事务的办法不得变更。到1943年,45年正好到期。不再用英国人而改用美国人充任总税务司也算于约有据。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在华势力已远远超过并取代了英国。(319,834页。参看416,173页)


9月29日

意大利宣布投降。“意大利陆、海、空军不论在何处应即无条件投降。”(《国际条约集(1934-1944)》,388页)


10月1日

国民政府开始在陕西泾阳、渭南、咸阳、大荔、临潼等地统一收购陕棉。(《民国经济史》,768页)


10月20日

中国、比利时签订 《关于废除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事件条约》。(103,1278-1282页)


11月10日

中国、挪威签订《为废除在中国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事件条约》。(103,1282-1287页)


11月

正式开始办理水空联运。飞越驼峰运入中国的盟国援华物资最初是运抵昆明,再用汽车运至重庆,但车辆缺乏,且极费事耗时,难济急用。交通部乃决定改在宜宾机场降落,并利用回空飞机装载钨砂、生丝运往印度。运到宜宾的援华物资则由招商局用轮船运往重庆。招商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如修建从机场到江边的公路、仓库)。是月,正式开始办理水空联运。至抗战胜利前夕,所运进出口物资不下一万余吨。1945年,又将空运终点延伸到泸县。(321,489-490页;197,552-53页)
11月 交通部与藏商合资成立康藏驮运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2月起开始营运。(207,473页)
11月 中国农民银行奉命卖出黄金。1944年11月停止出售。共出售了约100万盎司黄金。(357,164-165页; 英文本,259页)


12月1日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开会,是日发表开罗宣言。“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均归还于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国际条约集(1934—1944)》,407页)


12月8日

交通银行筹办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在重庆开幕(10月1日已先行营业),资本1 000万元,45%由交通银行投资,其余55%由川康银行、新华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民生实业公司、中华实业公司及华侨企业公司等凑足。总经理钱新之。(《上海文史资料选辑》 60辑,286-288页)


12月17日

美国国会通过废除《排华法案》,随即由总统签署。(389,296页)


12月—1946年12月

为解决中国战区缺油问题,1943年12月开始铺设中印油管。油管的起点为加尔各答,由此东北行,经过阿萨密的布拉马普得拉流域及帕特卡山脊,经汀江、利多,进入缅甸密支那,越过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由八莫进入中国境内,在畹町接管,沿原滇缅公路铺至昆明,全长3 218公里。1944年3月,各分段全面开工。油管是美国轻质无缝管。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在施工过程中,美方因病死亡者6人,中方12人。1945年铺至昆明。以后又向滇东延伸至沾益、曲靖及陆良。自1945年6月起,每月由中印油管输入我国的油料为18 000吨,平均每天600吨。从此,车辆行驶在中印公路上,可按站加油,原用于运油的车辆,改用装运军用物资。日本战败投降后,至当年11月停止输油,总共输油时间为7个月,输入汽油、柴油、润滑油等油料共10万多吨。中方根据油管制造厂原定使用有效期两年的规定,要求继续使用至1947年3月,多次交涉无效。美国于1946年1月4日上午9时停止了油管输油。1946年12月油管拆除。(207,598-604页;420,727页)


1月1日

日寇强使东亚海运、上海内河轮船和中华轮船等会社组织 “中支航运统制组合”,统制上海到九江的长江航路,对于铁砂、煤炭两项的运输实行低价优先办法,以配合其军需生产。上述三会社还同长运汽船、长江产业、武汉交通、双龙洋行、戴生昌汽船等企业组织 “武汉航运统制组合”,统制九江以上航线,对军需及重要之物资实行优先运输制度。(403,124-125页;383,245页)


1月9日

汪伪国民政府发布 《宣战布告》,宣布自即日起,进入对英、美的战争状态。汪伪和日本外相重光葵签订《共同宣言》 和 《交还租界撤废治外法权协定书》,双方表示为完成对英、美作战,在军事上、政治上及经济上实行全面合作。日本声明交还在华专管租界、公共租界,并撤销在华治外法权。日本还允准汪伪政府尽快 “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行政权。随后,日、汪分别于3月9日及3月27日签署日本交还在华专管租界及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的 《实施细目条款》 以及 《附属谅解事项》,据此,汪伪政府于3月30日“接收”了杭州、苏州、汉口、天津等地的日租界。(198,200-206页;381,186页;316,417页) 对于所谓撤销在华治外法权,日、汪在1943年7月31日达成的有关文件中规定了一些限制条件。如 “日本国臣民所应服从之中华民国法令,对于日本臣民之适用及执行有依据司法手续者,在日本国臣民服从中华民国裁判管辖权以前,由日本领事官实行之”。“日本国臣民对于根据其所应服从之中华民国法令之中华民国该官宪之行政处分有不服时,中华民国政府应讲求适当措施以纠正之。”“实行撤废在中国之治外法权,拟先由课税着手,而逐步进展。至于全面撤废”,则要对应日本方面之措施及意向。(198,843-846页)


1月14日

意大利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交还在华租界并撤销治外法权(381,188页。)。


1月20日

汪伪行政院公布 《修正烟草统税条例》,对卷烟征收从价税,依不同价格分别开征35%~55%的税率,实际比以前多征25%左右。此外自1942年6月13日起每包净重44.46公斤的面粉增税0.4元。火柴自1942年11月26日起一律改征从价税10%。棉纱从1943年1月1日起征从价税5%,酒类、烟叶、土烟均从1943年4月25日起从价征税25%。(380,220页;198,730页)


1月

在伪满洲中央银行内设立交易特别资金部,担负代日本关东军在南方搜刮军需物资的任务,展开了与南方沦陷区的贸易活动。(158,27、398页)


2月4日

1938年5月,上海恒丰纱厂被日军宣布为 “军管理”工厂,委任日商大康纱厂经营。1942年10月10日,解除军管理。1943年2月4日,被迫与大康纱厂合办“恒丰纺绩株式会社”,为日本国籍的公司,资本500万元,中日各半。(《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69-73页)


2月9日

1940年成立的山西炭矿矿业所改组为山西炭矿股份有限公司,资本800万元,华北开发会社和大仓矿业各占一半。经营重点在阳泉采炭所和灵石富家滩采炭所。阳泉采炭所产量占该公司总产量的70%~90%。(419,202-205页)
2月9日 1938年4月,日军占领峄县中兴煤矿,作为军管理煤矿之一,委托兴中公司经营。1939年3月,由敌三井矿山公司协助经营。1940年12月兴中公司解散后,改称中兴炭矿矿业所。是日,解除军管理,改为敌伪合办之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资本1 000万元,华北开发会社出资500万元,三井矿山出资500万元。(《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647页;173,624-625页)


2月23日

法国维琪政府声明撤销在华治外法权,放弃北平公使馆区、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及上海、天津、汉口、广州沙面租界行政权(381,196页)。但是,法国维琪政府无意放弃任何专管租界,也不拟轻易放弃在公共租界的权益。因此,汪伪政府于3月30日 “收回”鼓浪屿公共租界、4月1日 “收回”各地法租界的计划均告落空。迟至4月8日,法国大使馆代表才与汪伪外交部互换了有关法国放弃鼓浪屿公共租界行政权的照会。5月18日,双方代表才订立 《天津、汉口、沙面法国专管租界交还实施细目条款》及《附属了解事项》。5月28日,汪伪政府 “收回”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6月5日,又 “收回”了天津、汉口、广州三个法租界。(316,418页;198,209页;381,208页;409,745页)


2月27日

日本军票对策委员会通过 《军票停止再发行大纲》,规定除海南岛、香港之外的华中、华南地区,从1943年4月1日起,凡国库金支出、银行存款、借贷、汇兑等支付,停止使用军票; 对市场流通中的军票处置,暂不马上回收,让其继续流通; 军票债权、债务的处理,不立即改为伪中储券系统,暂时仍作保存; 对军票持有者指导其 “不拘泥于有关条款”,完成伪中储券统一货币工作。(380,184页;374,237页。据384,160页,为利用伪中储券实现华中、华南的 “货币统一”,1942年8月7日,日伪即已提出废止军票发行)


2月

伪满公布《康德十年(1943年) 农产物出荷配给方案》。“当国内外形势激烈变化时,各省之出荷分配数量应随之增加”。变更先钱制度,改为自1943年8月15日或10月1日至1944年3月末出荷者付给出荷奖励金。这一年不但完成了粮谷预购计划750万吨,而且还完成了追加的所谓报恩出荷粮70万吨,总计占是年粮食总产量1 941万吨的42.2%。(东北三省中国经济史学会编: 《中国经济史论文集》,下,290页;157,627页;379,157页)
2月 伪满政府公布《战时紧急农产物增产方策要纲》。“鉴于大东亚战争时期,我满洲国作为粮食基地的使命日益紧迫……应该采取临时紧急对策,力求集中全国力量,彻底执行和完成我国所担负的任务”。粮食作物的重点是数量而不是品种,只要产量多的作物,就增加耕种面积,力求在总量上迅速增加。为达到增加的目的,要改进农地,防止废耕,从几方面搜刮劳动力以确保农业劳动力的需要,对金融、农药和化肥等,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379,153页;157,425-427页)


3月12日

汪伪最高国防会议通过《战时物资移动取缔暂行条例》,决定自16日起,在苏、浙、皖三省及南京、上海实行物资移动管制。一,兵器弹药、火药及原料、鸦片及麻醉品3类物资,除法定机关许可者外,不得移动。二,各种汽车及零件等,汽油及石油类等12类物资,从上海地区运至华中其他区域内,应得 “商统会”之许可。三,米(糯米除外)、麦、棉花等类物资,由华中区域内运至上海地区,应向 “商统会”提出许可申请书。四,凡由上海地区运往华中区域以外之物资,应得海关之出口许可。附则还严格规定出入上海随身携带物资的最高数额。(381,198页;380,519页。380,454页记此事在3月21日)


3月15日

根据日、汪双方历时两个月谈判达成的妥协方案,汪伪诱使上海工商、金融界一些知名实业家组织成立 “全国商业统制会”。1944年7月改组后,下设米粮、棉业、粉麦、油粮、日用品5个统制委员会,分别办理一切统制事宜。商统会原定隶属于实业部,后改为直属于行政院,以提高其地位。(380,514-516页; 黄美真主编: 《伪廷幽影录》,215页)


3月19日

汪、日共同成立 “物资统制审议委员会”,作为物资统制的决策机构。5月13日,汪日双方又与公共租界当局联合成立物资调查委员会。“商统会”与 “物审会”成立后,华中物资的 “统制权”形式上转移到了汪伪政府手中。(380,517页)


3月20日

敌伪在上海召开的华北、华中交易会议上确定伪 “储备券”对 “联银券”的比率为100 : 18,有意贬低伪中储券,抬高伪联银券,促使华中的物资大批流向华北,以牺牲华中的利益来确保和充实华北。(383,197-198页;370,351页) 在郑伯彬论沦陷区物资交流问题文(198,996-998页) 中说“联银券与(中) 储券之官定比价为18=10,现金黑市则为1.6=10”。前一比例应为1.8=10。据此,则伪联银券官价不是较黑市价提高了,而是降低了。


3月30日

伪满政府公布《城市人口疏散紧急对策要纲》。动员城市闲杂人员返回原住地或土地所在的农村。动员的对象包括无业游民、经营杂业者、商业雇工及中小商业中需要清理者,住在城市中的地主等。安置这些人的地区是北满。“南满各省内不可能安置者,可迁至北满各省”。对于拒绝疏散者实行拘留,强制参加集体劳动,并且停止配给食品。(157,427-429页;379,154页)


3月

伪满政府强制开展农村储蓄。从本年起,当农民交售农副产品时,兴农合作社按其出售总值的15%,强制扣收。(158,466页)


4月6日

伪满政府制定《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重点》。该计划的重点,一是着重于钢铁和粮食生产,二是积极向日本输送战时紧急物资。(158,466页)


4月15日

伪满政府决定在伪满中央银行内设置 “共同融资特别科目”,“国内私人银行、商工金融合作社及其他金融机关的多余资金一元化集中把它运用到国策资金的需要方面。”(158,361-362页)


4月

日本将1941年设立于北平的华北贸易组合联合会改组为华北交易配给统制总会,受日本驻北平公使之直接 “指导与监督”,负责实施 “对华北境内全部物资贸易及生活物资之生产与配给的绝对统制”。它所管辖的统制机构,在北京有15个,天津有21个,山东有59个,济南有4个。(370,354页;173,1008-1013页)
4月 汪伪通过《物资统制实施要纲》,规定: “和平区域内主要物资,为防止流入匪区起见,除强化前线封锁外,并应调节邻近匪区之物价,促进吸收匪区之物资。”所谓调节物价,即提高物价以吸引国统区物资。(608,154页。在日伪文件中,“和平区域”指沦陷区,“匪区”是对抗日区域的篾称)


5月15日

“商统会”公布 《重要物资由苏浙皖三省移往其他地域统制暂行办法》,规定各种汽车及零件、汽油及石油类等25种物资,由苏浙皖三省移往蒙疆、华北、华南及汉口地区,须得 “商统会”之承认。(380,520页)


5月22日

日本大东亚省制定《大东亚省关于华北、蒙疆小型高炉运营方针》,预定1943年在石景山、天津、唐山、太原、阳泉、青岛、龙烟、宣化建成20吨高炉51座,40吨高炉2座,50吨高炉4座,250吨高炉3座。(370,273-275页)


5月30日

汪伪政府公布甲种、乙种米粮库券条例。前者发行22亿元,后者2亿元。(380,226-227页)


5月

汪伪政府公布《囤积主要商品治罪暂行条例》,规定非主要商品(非统制物资)同业公会会员囤积、买卖主要商品(统制物资),主要商品同业公会会员对非会员卖出主要商品,主要商品同业公会会员对所存商品匿不登记,因之操纵市价扰乱市场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198,1379-1381页; 黄美真主编: 《伪廷幽影录》,196页)
5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强化了对华中物资的榨取与统制,上海方面原棉与动力的供应更为缺乏,日伪又以收购 “剩余纱布”的方法来摧残棉纺织业,各厂纷纷被迫停工。在此形势下,各地企业 “化整为零”之风甚大。1943年以后,京沪沿线各县兴建了许多纱锭在3 000枚以下的小型纱厂。1943年5月,申新二厂与人合作在常熟福前镇设立512锭(自申新二厂移装) 的新虞棉纺产销合作社。1944年7月,申二又以纱锭1 035枚与人在浦东张家桥镇设立 “生产工业社”。1945年1月,申二又以宜记公司的名义以1 392锭与人在南汇设立光明农业实业社,申三以细纱机5部、纱锭2 000枚在常熟支塘开了一家小型纱厂。(132,145-151页)
5月 华北电业公司收购和代管天津英租界的英商电灯公司以及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基本上完成了对天津和北平市的电力统制。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改名为 “军管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该公司电厂部分归属华北开发公司所属华北电业公司管辖,电车部分归属华北开发公司所属之华北交通公司管辖。(370,291页;116,811页。后者推断此事在1942年8月)
5月 汪、日在 “商统会”下联合组织粉麦统制委员会(麦统会),统一管理华中粉麦的统买统配。1943年原定收购小麦800万~650万袋,实际收购350万袋。“麦统会”将小麦总收购量的20%配给华商各面粉厂,其余80%除直接交给日军外,都配给日商面粉厂。1943年6月—1944年4月生产的面粉、麸皮大部分供应军需或运往华北、蒙疆等地交换其他物资,实际用于供应民食的数量不过10%。(380,529-530页;132,157页)
5月 日本大藏省根据日本关税调查委员会的提议,特准从华北、华中等占领区免税输入中小豆、蚕豆、花生仁、猪牛肉、鸡蛋、花生油、中药、船舶、木材等24种以农产品为主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以前从价税100%的粟,也减为3%。(370,351页;383,217-218页)
5月 伪满政府公布《普通银行资金特定运用方法》,规定各商业银行所收之存款总额除准其以40%作为存款准备金外,强令其以20%购买公债,10%购买公司债(即伪满重工业社债),另外30%缴纳给伪满中央银行存入 “共同融资户”,由伪满中央银行支配运用,不得提取周转。(158,23、363-364页)


6月1日

伪满政府公布: 即日施行 “按票证配给制”,一切重要物资均按票证进行分配。(158,467页)


6月26日

汪伪财政部制定 《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实业及中国国货四行处理要纲》,确定该四行资本额均以在日占区实有资本折为400万元外,原商股股东须在6个月内办理股权登记。原行中官股及商股中的敌性股、弃权股均由汪伪接收,无偿让渡给中储行。该四行在 “改组”后,“取消发行兑换券特权,并在中央储备银行统制下,经营纯粹商业银行业务”。(198,974-975页; 但据380,262页,均取消了商业银行业务。此说可信)


6月27日

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制定实施《华北扰乱经济统制紧急治罪条例》。“该条例以粮食及棉布为主要对象,限制囤积、荫蔽和物资的转移,对于违反公定价格者,予以取缔; 对公务员中滥用职权者,特别予以严惩,使之处以最高刑罚死刑。”(160,102页;370,332页。据397,891页,伪华北政府规定从1943年6月21日起,禁止粮食自由买卖)


6月

为便利和加快对华北资源的运输与掠夺,日本决定对鲜、满、华三方铁路运输采取“保税运送制”。由华北运往伪满、朝鲜的货物,均不必在山海关停车卸货,只在天津办理一次“保税运送手续”,即可委托铁路监送至目的地。由伪满、朝鲜运往华北的货物,也简化了手续。享受 “保税运送”特权的物资限以下几种: 煤、铁矿石、谷物、硫化铁矿、石膏、焦煤、盐、棉花、枕木、坑木、木炭、硫酸铵等。(383,217页;370,350页)
6月 为了对民船实行统制,日寇组织了一个 “中支戎克协会”,由该组织负责统一调用华中内河航路的民船。(383,245页)


7月8日

汪伪制定 《对于居留于中华民国之日本国臣民课税要纲草案》。“居留于中华民国之日本臣民……均服从中国课税之原则,日本方面概予承认。”随即奴颜婢膝地对日本做出了一系列的妥协退让。“日方对我国惯例上既已行使之执行权,在治外法权尚未全面撤废前,法理上难以承认。此点由秘密交换公文说明之。”“关于所得税、营业税及相当之税,在治外法权尚未全面撤废以前,采取双方商定税额,由(日本) 民团、民会代征方法。”“其他税种,有引起日籍纳税人与征收机关纷争之虞者,应协议特殊措置。”“对于日方之民团、民会、公益团体等,原则上不予课税。”由日本民团、民会代征代缴,无异于免税。在徐州等地,造成严重的后果。“自兵燹之余,商业凋敝未复,复有大批货物均由日商经营,免税运销,获利独厚,已失课税课征普及公平之原则。……中国商人均属劫后余生,既无雄厚资本,复受运销之限制,大多数仰赖于日商支持。更有一般幼稚商人,为避免检查及逃税起见,假借日商出资经营,或为日商代买代卖之名义,公然贩运,偷漏税款,统计损失,数目甚巨。”(198,840-841、849页)


7月22日

汪伪政府与法国维琪政府订立 《交还上海法国专管租界实施细目条款》及《附属了解事项》,7月30日,汪伪政府 “收回”上海法租界。(316,419页)


7月24日

申新总公司被迫向日寇出让申七的厂基房屋(因时局变化,此点未实行,申七仍由日商公大纱厂占用,大部分机器已被搬走) 和申三的两台3 200千瓦发电机以换取申新一厂、八厂、五厂、六厂及无锡申新三厂解除 “军管理”。日商丰田纱厂鸠占鹊巢,坚持强制收买一厂、八厂,所以此两厂虽解除了 “军管理”,但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才得以正式收回。五厂、六厂因原料无着停工。申新三厂因破坏严重,虽于6月27日接收,但延至12月初才正式开工复业。(132,121-122、123页)


7月26日

伪满公布 《兴农金库法》,由政府出资5 000万元设立为农业开发提供资金的农业银行。8月1日,伪兴农金库正式开业。(158,19、467-468页)


7月

“八一三”事变后,永安系统纬通合计纱厂被日军占驻,损失惨重,由日本丰田纱厂管理。直到1943年7月才发还,虽未强迫合作,但被勒索去的 “清算金”达1 031 940日元。发还后,因电力和原料无法解决,资本家准备自行开工的计议未能实现。(368,239、250页)


8月1日

汪伪政府 “收回”上海公共租界。(316,418-419页)
8月1日 商统会武汉分会公布 《长江上游地域物资收买及移动统制暂行规程》。“向敌性地域移动物资,除特定情形外,严行禁止之”。在本地域(指湘、鄂、赣三省及汉口市) 收买棉花、麻等13类物资,须得到武汉分会之许可。兵器弹药、火药、鸦片严禁移动。米、麦等向长江下游移动,须得分会之许可。(198,1383-1389页)


8月9日

7月14日,日本大本营与内阁决定强制收买中国市场的棉纱棉布。是日,汪伪公布《收买棉纱棉布暂行条例》、《收买棉纱棉布实施要纲》,规定上海现存棉纱棉布一律由政府强制收买,棉纱布所有人 “对于棉纱布不得移动、隐匿数量或变更权利关系”。8月18日,伪行政院通过《收买棉纱布实施细则》。首先在上海实行,而后上海以外各地的棉纱布也照上海办法相继加以强购。8月13日,商统会成立收买棉纱布上海办事处。9月1日,物资调查委员会对上海市所有针织厂及商号所存的针棉织品进行缉查。至15日,共查仓库、纱厂、布厂及针织厂297家,其中对41家所存的棉纱棉布予以查封。至1944年6月底止,日伪共强制收买棉纱棉布120 198件(据368,252页,为棉纱92 103件,棉布161 072包)。当时20支蓝凤纱每件4万元,但收买价仅1万元。按 “商统会”的收买办法计算,厂商每被收买蓝凤纱1件,就要损失1.75万元。纱价的一半以黄金支付,其余一半以不断贬值的伪中储券分三年付清,每半年付1/6,这样的价款也只付了三次。在这次收买中,棉布商合计损失黄金26.76万两。(380,523-524页;172,517-518页; 《上海收买棉纱棉布特辑》,载《中联银行月刊》 6卷1—2期合刊,1943年8月)


8月23日

1942年年底,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开始了战略反攻。持续一年多的太平洋战争让日军损失巨大。为了稳定战局,弥补损失,日本战时内阁决定大量征集战略物资。伪满也从1943年起强制征收民间的私有军需物资。是日,伪满发布了 《金属类回收法》,规定: 金属类之回收,目的是 “时局下金属类供给源之确保”。回收的物件包括铜、铁及其他金属之物资。征收的物资不得拒绝,不得移动,要交给指定的回收机构,违者处3年徒刑或1万元罚款。1944年4月1日,伪满政府撤销过去的有关限制,实行全面、无限制的回收。过去指定回收的铜制品共53种,现在又增加了44种,铁制品也增加了15种。强制征收金属使广大民众受到极大损害,居民被迫拆毁铁门窗,交出防寒用的炉子,甚至日常生活使用的铜锅铜盆等也要捐献。沈阳铜行胡同几十家铜器制造店全部倒闭。伪皇帝溥仪也将皇宫内重达数吨的铜制品及其他金属制品献出。我国一些宝贵文物也遭了灭顶之灾,如拆毁了承德避暑山庄内始建于1751年的铜殿宗镜阁,抢去了黑河地区五大连池钟灵寺内207尊铜佛中的187尊。(379,144-146页;157,399-406页)


8月

日方策划成立华中机器统制会,从原料、机器到产品,对华中机器工业实行了全面的统制。日军仅从上海掠取的各种机床、铣床、刨床、滚床就有两三千台,被掠夺的工厂有二百家之多。(380,462页)
8月 台拓与南方畜产、水垣食品组建海南畜产株式会社,负责海南岛内畜产品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及进出口。海南畜产的资本金为200万日元,台拓出资94万日元。社长为台拓理事宗村亮,由台拓对海南岛全岛畜产事业实施统一经营。(607,89页)


9月10日

驻扎在北京、天津的日军 “协助”汪伪天津市政府强行将天津意大利租界“接收管理”。1944年6月,汪伪政府与意大利傀儡政权就有关交还天津意租界事项达成协定。(316,420页)


9月14日

7月31日,作为废除治外法权的第一步,日寇同意 “日本国臣民服从中华民国课税法令”。但当日立即提出: “日本方面希望日本居留民团及民会等公益团体,并与其经营有关之公共设施,原则上能免除课税。”是日,汪伪外交部决定对日本在华军人军属、在华军需物件免除课税,对日本在中国经营的超重点产业、对日重要输出物资,经日方之申请,得酌减或免除课税。(198,842、844、846-847页)


9月21日

华中高品位的铁矿砂已运往日本,日本决定在华中建立小高炉,将剩余的品质较差的铁矿砂冶炼成生铁后运往日本,这样还有助于节约运力(1943年以后,由于日本在军事上节节失利,日本的海上运输能力愈发脆弱)。1942年年底,日本钢铁公司决定在马鞍山建设20吨的小型高炉20座。1943年9月21日,第一座小高炉点火,随后10座小高炉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但小高炉的实际产量远远达不到计划产量。1945年2月11日,该处最后一座小高炉停止运行。(380,358-359页)


10月1日

汪、日在 “商统会”下联合组织米粮统制委员会(米统会),对米粮的收买、运输、储藏、配给实行全面统制。1943年 “米统会”的收购计划为63万吨,但至1944年2月,仅完成13.1万吨。1944年的收购计划为544 000吨,实际只完成254 711吨。(380,525-528页)


10月30日

日、汪签订 《日本国与中华民国同盟条约》。(381,229 -230页)


11月5日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后,战争范围及规模空前扩大,日本在战争泥潭中愈陷愈深。1942年12月18日,日本大本营制定了 《为完成大东亚战争对华处理根本方针》,企图以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加强日汪合作、调整国策公司等措施来加强汪伪的政治力量,使汪伪政府参战,彻底与日本合作完成 “大东亚战争”。12月20日,日汪谈判,同意中日合办的 “国策公司”中与军事无直接关系的得适当调整。在第一次调整国策公司时,华中振兴公司子公司中,关于交通通讯、资源开发、城市公共事业水电煤气以及恒产公司的港口道路建设等子公司,均与军事有直接关系,都不能列入 “调整”范围。只有华中蚕丝公司与华中盐业公司可列为 “调整”的公司。是日,日本宣布对华中蚕丝公司进行调整,把蚕丝统制权交给汪伪政府,允许中国人民自己经营蚕丝业。华中蚕丝公司在得知自己将被调整后,即抢先雇人将江、浙两省丝厂的机件设备拆卸一空。1944年5月3日,调整后的 “中日合办”中华蚕丝公司成立,资本6 000万元中储券,中日各半,实质上仍是在日方严格控制下的丝业垄断组织。日本对华中盐业公司的调整方案是 “移让”,将日资全部股份5万股,每股50元,计日金250万元,以每股增加30元,总计400万元的价格卖给汪伪财政部,并加给日籍职员高额退休金。在此基础上,1943年12月1日,华中盐业公司改组为中华盐业公司,资本为中储券3 000万元,官股四成,商股六成。此公司名义上为 “中方”独办,实际上 “中方”独办部分仅限于运输海州盐。华中盐业公司原来经营的苦汁工厂,连同正在准备中的电解工厂,另由一独立于中华盐业公司之外的日中合办之工厂经营之。(333,383页;380,396、421-428页;382,313-315页;198,1113页; 《伪廷幽影录》,167页)


11月16日

华北开发会社出资8万元、日本中山制钢所出资12万元,在1942年12月设立的中山制钢所天津工厂基础上增资扩大建立天津制铁所,并于1944年4月20日前建成小高炉5座。(160,504-505页;370,276页)


11月27日

汪日在上海成立棉花统制委员会,负责对华中各地出产的棉花实行统制。棉统会收买到的棉花,1943年度为60.5万担,只完成收购计划数的67.2%;1944年为20.95万担(至1945年5月止),占收购计划数的65.5%。这些棉花,60%交给日军或向日本出口,其余40%按开工锭数分派给华中各纱厂。由于华商纱厂在日军侵略过程中遭极大破坏,在军管期间机器设备大多被日军拆走,因而在分配额中仅得1/4,即仅得收买棉花总数的1/10。(380,531页)


11月

日本以3 000万日元的资本在北平建立华北轻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山东张店产高品位铝矾土矿附近设粗铝冶炼工场,到1945年8月战争结束时,第一期工程设备安装完毕,开始投入运转,年产粗铝能力5 000吨。(370,277-278页)
11月 华北开发公司与日本钢管公司以5 000万元资本金设立青岛炼铁股份公司,并于1943年建成250吨高炉一座,但点火投产失败,另一座计划中的250吨高炉因海难葬身海底。(370,276页)


下半年

在1943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放松对中国蚕丝业的控制、华中蚕丝公司放弃专营、蚕丝业可以由中国人自己经营后,下半年,缫丝业、丝织业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杭州、无锡、上海租赁5家丝厂,640部丝车,在江浙产丝区购茧2 000担开工缫丝。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嘉兴等地共有24家丝厂相继复业或新建。1944年,国人自办丝厂收购蚕茧由上年的3 000担激增为23 600担。据伪上海商品检验局的报告,1943年的生丝产品,列为劣等的计有76%之多,合乎出口标准的优等生丝仅3.8%。到1945年1月合乎出口标准的生丝已提高到58%了。(333,390-392页)


1943年

伪满的生铁生产能力(1944年) 达253.4万吨,最高年产量(1943年) 为170.2万吨,占当时中国全国生铁产量180.1万吨的94.5%。钢的生产能力(1944年) 达144.3万吨,最高年产量(1943年) 86.9万吨,占当时中国全国产量92.2万吨的94.25%。(366,318-320页)
按: 1943年全国生铁产量1 801 000吨、钢产量922 738吨,见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编: 《我国钢铁、电力、煤炭、机械、纺织、造纸工业的今昔》,北京,统计出版社,1958,4页。根据有关著作提供的资料,这两个数字都可略加修正。见下表:

1943年全国生铁产量和钢产量


 生铁(吨)(%)(%)资料来源
东北沦陷区1 702 00089.54869 00095.98366,318-320页
华北沦陷区125 0006.5828 7183.17125,147页
华中沦陷区3 7730.2  380,359页
大后方70 0003.687 7070.85207,343-344页。生铁与钢均为估计数字。据357,
135页,1943年大后方钢产量为7 480吨。
共 计1 900 773100905 425100 

在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生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6.32%,钢产量占99.15%。日寇在华中没有生产钢,1943年只在马鞍山生产了3 773吨生铁; 在华南只从海南岛掠夺了铁矿石,没有进行冶炼。
1943年

1943年


1月


9日

日、汪发表 《共同作战联合宣言》,签订《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


11日

《中美平等新约》在华盛顿签字;《中英平等新约》 在重庆签字。


同日

外交部照会英国,声明中国保有收回九龙之权。


12日

蒋介石为中美、中英签订新约,发表《告全国军民书》,号召全国军民更应奋发图强。


15日

国民政府宣布实行限价、专卖和统购统销政策。


16日

国民党公布建党以来50年外交奋斗史。


同日

盛世才就任新疆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


2月


4日

国民政府批准 《中美新约》。


5日

美英代表向蒋介石报告卡萨布兰卡会议详情,并商讨有关中国战区军事。


11日

参谋总长何应钦上将飞抵印度,检阅远征军。


15日

国民政府颁布 《新闻记者法》,遭到全国新闻界的反对。


17日

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法》和《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法》。


18日

蒋介石电令全国厉行行政三联制。


24日

外交部向法国政府抗议纵容日 军进占广州湾,并声明广州湾租借条约失效。


26日

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播告泰国国民,应奋起抗日,自救救世。


3月


1日

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设置新疆监察使署,派罗家伦为监察使。


10日

蒋介石所著 《中国之命运》 一书出版。


19日

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英如交还香港,中国可自动宣布香港及九龙为自由港,但不能以此作为交还香港条件。


29日

三民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主持并兼任团长。


4月


7日

日本派汉奸、原国民党中执委、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吴开先做 “劝降大使”,赴重庆和谈。


10日

蒋介石要求罗斯福任命陈纳德指挥地面部队和空军,免去史迪威职务。


15日

国民党与美国海军情报部联合成立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戴笠为主任,美国海军情报部长梅乐斯为副主任。


20日

经济部与教育部在重庆召开工业建设计划会议,29日通过 《战后工业建设纲领》。


24日

国民党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在豫北率部投敌。


5月


5日

国民政府公布 《县各级民意机关成立步骤》。


9日

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加强省以下各级组织效率,决于本年度分期召开县市代表大会,成立县市党部。


14日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河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副司令兼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与孙殿英在豫北联名通电,叛国投敌。


18日

外交部抗议法国政府违反国际公法,将在华各地法租界交与南京伪组织,声明取消法在华一切特权。


21日

中美签订 《关于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换文》。


29日

国民党中常会临时会议决议,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因故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长代理之”。


6月


1日

第二次全国生产会议在重庆开幕。


10日

中、美、英、苏先后批准《同盟国战后救济复兴协定草案》。


12日

西安复兴社特务张涤非召集所谓西安文化团体座谈会,发出“解散共产党,交出边区”的电文。


14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修正 《中国国民党党员宣誓条例》 与 《党员移转登记办法》。


15日

国民政府决定马法五代理河北省主席。


18日

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撤退河防大军,欲分九路 “闪击” 延安。


30日

国民政府公布 《惩治贪污条例》。


7月


3日

国民政府任命图布升吉尔格勒代理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6日

国民党禁止 《新华日报》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七七宣言,当夜派军队将报馆包围。


7日

国民党军开始炮击关中分区。


9日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决定中央干部学校校长由团长自兼,派蒋经国为教育长。


24日

外交部长宋子文由美抵伦敦,与英当局商谈战时及战后诸问题。


8月


1日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


同日

国民党中常会临时会议决议由蒋介石代理国民政府主席职。


11日

熊式辉继王世杰任中央设计局秘书长。


22日

宋子文抵魁北克,参加罗、丘会议。


27日

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承认在北非之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


9月


6日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在重庆召开。


18日

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在重庆举行。


21日

国民政府令第三届参政员任期自10月1日起延长一年。


28日

国民政府公布 “社会救济法”。


10月


4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梁寒操任宣传部长,张道藩任海外部长。


5日

行政院决议派蒋廷黻为出席联合国善后救济会议代表。


10日

蒋介石宣誓就任国民政府主席。


18日

蒋介石接见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官蒙巴顿,共商对日军事问题。


19日

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设置宪政实施协进会,由蒋介石兼任会长。


30日

中、美、英、苏四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决定成立国际安全机构。


11月


2日

军事委员会撤销西安、桂林两处办公厅。


同日

日军进犯湘西,常德会战开始。


4日

中美空军成立混合大队,陈纳德兼任队长。


14日

远征军进攻于邦,缅北会战开始。


16日

行政院限明年内各县依法成立县参议会。


22日

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开罗会议,26日结束。


12月


1日

国民党中央干部学校正式成立。


3日

中、美、英《开罗会议共同宣言》在重庆、华盛顿、伦敦同时公布。


29日

国民政府派端木恺为国家总动员委员会代理秘书长。


31日

国民政府派李济深为军事参议院长。

☚ 1942年   1944年 ☛
000022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