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16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16年 1916年2月《春声》月刊在上海创刊,姚鹤雏主编。 8月李大钊在《晨钟》创刊号上发表《〈晨钟〉之使命》。 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上发表《青春》一文,强调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 10月上海《时事新报》开辟“上海黑幕”专栏。 12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 1915年 1916年 ☛ 1916年 1916年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发出《审核小说杂志条例》,查禁鸳鸯蝴蝶派刊物《眉语》及《金屋梦》《鸳鸯梦》等小说。 ☚ 1916年 1917年 ☛ 1916年 1916年4月许南英回台省墓,参观“观业共进会”。在台3个多月,与南社社友朝夕相处,题赠唱和。 ☚ 1915年 1916年 ☛ 1916年 1916年林鹤年《福雅堂诗钞》再版。再版本增加了林纾《恭题〈福雅堂诗钞〉》等。 ☚ 1916年 1917年 ☛ 1916年中华民国5年·丙辰数学李俨发表《中国数学史余录》。这是中国关于中国数学史研究较早的论文。 地学北京中央观象台根据当时仅有的海关十多处气象观测报告,每天绘制气象图。但不久停办。 农学华铎之在无锡开始按照外国书刊上记载的养蜂方法摸索新法养蜂,并曾从美国输入意大利蜂。他成立养蜂场,场内附设养蜂讲习所,传授他从书刊和自己从实践中探索到的新法养蜂知识。 医学南京医药联合研究会创办《医药卫生通俗报》,1926年停刊。 工程技术4月,台湾铁路北投线 (北投一新北投,1.8千米)建成。 1916年物理学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基础》一文,对广义相对论进行了完整的总结,包括下列基本原理: 1.广义相对性原理;2.等价原理。建立了完整的广义相对论理论。 化学柯塞尔[德]提出了比阿尔在1904年提出的更深入一步的价电子理论,认为稳定离子是由于原子获得或失去电子而达到与惰性元素相似的电子结构而形成的。这个理论满意地解释了离子型化合物。 两个F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成F2分子 天文学巴纳德[美]发现新御夫座新星周围形成的雾层。还发现一颗10等星在御夫座内,它是现在已知的具有最大自行的恒星,称为“巴纳德星”。 生物学温克勒尔[德]发现茄属多倍体和秋水仙碱,世界各国都开始用秋水仙碱迅速地选育出许多高产的植物新品种,多倍体方法现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手段。 医学石原忍[日]设计了征兵检查中使用的色盲检查表。 工程技术克洛斯[英]设计出石油的“克洛斯蒸馏法”。该方法于1921年在石油提炼中开始施行。 1916年文化英国哲学家、抒情诗人、小说家魏尔纳·冯·海顿斯坦获诺贝尔文学奖。 政法日本颁布经济调查会管制和简易生命保险法。 经济英国工业联合会于伦敦成立,对内垄断工业,对外负责组织争夺市场。 军事德军在西线始建“兴登堡防线”,1918年9月被协约国冲破。 1916年中华民国5年·丙辰文化谢无量撰《中国哲学史》,阐述“唐虞”至清代的哲学发展。 政法1月1日,云南都督府正式成立。 经济中国邮轮公司于上海开业,航行于中、日、美和爪哇一带。 其他1月25日,黑龙江索伦山大火,蔓延250~300千米。 1916(民国五年)1月1日为缓和竞争,1915年冬,长江航线六公司: 招商局、太古、怡和、日清、鸿安、宁绍重新组建公票局。是日,公票局正式开业。会长和经理都由招商局人员担任。(321,348-349页) 1月汉口第一纺织公司创办。额定资本600万元,实收420万元,有纱锭88 000枚,线锭2 240枚,布机1 200台。欧战结束后,频年亏折,乃向沙逊洋行、安利洋行和浙江兴业银行借款250万两(115,447-448页。原文为老沙逊洋行。似应为沙逊洋行之误。参看324,10页。到19世纪末,“老沙逊洋行的 ‘黄金’ 时代业已消逝,在中国的业务地位已由新沙逊洋行取而代之。”)。1927年停工。1929年由第一债权人沙逊洋行、第二债权人浙江兴业银行与安利洋行接办后复工。汉口沦陷时,一纱被日寇接收。胜利后,安利洋行强要把债权转为一纱的股权,遭一纱拒绝。股东收回了一纱。(301,356页;徐薛昌、林万里: 《回忆汉口安利英洋行》,载 《文史资料选辑》,49辑; 鲁寿安: 《何成濬在汉口第一纱厂的巧取豪夺》,载 《文史资料选辑》,49辑。324,73页在安利洋行经营之各公司中未列入汉口第一纱厂) 3月27日北洋政府与俄亚银行(华俄道胜银行) 签订借款5 000万卢布修筑哈尔滨经墨尔根(今嫩江) 至黑河铁路以及由墨尔根至齐齐哈尔支线的合同。轨距与东清铁路同。债券未发行,仅垫款150万卢布,挪作了行政经费。(102,1157-1170页; 123,128-129页) 4月7日中国政府与美国芝加哥利益坚顺公司(Lee,Higginson & Co.) 签订借款美金500万元的合同。此借款债券九七出售,九三实交,经手费4%。年息六厘。无担保品。此款未发行债票,仅支付垫款美金100万元,用作了袁政府的军政费用。(102,1173-1177页;320,106页;123,126-127页) 4月17日早在1909年,满铁即开始向鞍山一带矿山伸手。为掠夺鞍山矿产,1914年满铁成立了一个异名同体的振兴公司。作为 “二十一条”交涉后果的1915年5月25日中日 “关于南满洲开矿事项之换文”(102,1103 -1104页),指明鞍山一带的矿山准日人探勘或开采。1916年3月,满铁奉天公所所长与汉奸于冲汉签订《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合同》(102,1171-1172页),资本14万日元,中日各半。在对北京政府农商部头目进行贿赂后,1916年4月17日农商部下发了试采矿照。7月22日,正式在奉天城内开设了振兴公司。1917年2月23日,农商部又下发了采矿许可证。所谓中日合办是纯粹的谎言。“振兴公司创立以来,资金、经营及人事完全处于满铁控制之下,它和满铁简直是异名同体”。8个矿区分布在辽阳、海城,总面积14 678亩。满铁以大洋4 857.66元的低微租金就霸占了8矿区几乎全部土地。之后,满铁以振兴公司的名义,以 “收买”、“租赁”等形式大肆霸占矿区外土地,还侵占矿区外土地擅自修筑了运矿铁路。(366,36-67页) 4月19日山东省政府与美国广益公司(America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签订借款300万美金用以修浚黄河以南运河的合同。因日本反对,未发行债票,亦未交垫款。(102,1180-1183页; 123,132-133页) 4月23日1916年4月初,北洋政府海军部将招商局的 “新裕”、“新铭”、“新康”、“爱仁”等轮扣留,在天津满载军队饷械开往福建。4月23日,在浙江洋面南鱼山,新裕轮因军火爆炸沉没。全船船员及官兵千余人,仅救起十余人,其余均遇难。(321,319页) 5月4日山西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号成功改组为蔚丰厚银行,资本300万元,蔚丰厚担任1/3,另招新股2/3。总行设北京,上海、天津等13处的票号分号改为分行。是日开业。这是票号改组为银行唯一成功的一家。1920年倒闭。(364,500-501页) 5月12日北洋政府财政十分拮据,让中、交两行滥发兑换券充作军费,同时大量提取两行现银发给军队。到5月11日晚,北京中、交两行库存白银只有71万两,是日减至35万两,国务卿段祺瑞乃下达停兑令: “自奉令之日起,所有该两行已发行之纸币及应付款项,暂时一律不准兑现、付现”。此令引起社会极大的惊慌与不安,出现挤兑高潮。13日,交通银行宣布遵令停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宋汉章、副经理张嘉璈) 在股东、本国银行同业、汇丰等外商银行的支持下,拒绝执行院令,对外宣告仍旧照章营业,所有沪行发行之钞票及经收存款,一律兑现付现。13日,坐镇南京的北洋将领冯国璋、齐燮元也致电大总统及国务院,反对关于中、交两行停止兑现的命令。5月14日,再次要求国务院取消停兑令。5月19日,挤兑风潮平息。“南京、汉口、九江、济南、太原及各省分行,亦先后……自行筹款兑付现银。”抗拒停兑令获胜使中行各级领导人对银行信用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沪行的公布准备金制度,及各地停兑券的妥善解决等),使广大人民及中外金融界、工商界人士对中行的信任度大大提高,在法币政策实施前,社会上把中行钞票视同现洋并高于现洋(因现洋有磨损,有些杂洋成色不足,还有夹铜洋钱等)。(356,74-79页; 108,200-230页;212,271-282、294-299页) 5月13日北洋政府与美国广益公司签订导淮、改良运河借款300万美元的合同,因江苏省反对,此借款未成立。(102,1188-1191页;123,132-133页) 5月13日—7月16日5月13日,天津中、交两行奉令停止兑现。民情汹汹,“万流云集,险象环生……目前之险状已渐呈露,将来之隐患更属无穷”。当时,中交两行已发未收之直津钞票共504万元。直隶全省乃由行商、长芦盐商、直隶省银行、中交两行等凑足200万元现金,从7月12日开始兑现中行钞票。交行兑现的日期不详。兑现维持以上述504万元为限。“一时市面不独持中券者如庆新生,即持交券者,亦复喜形于色。”(212,985-988页) 5月17日中国政府与美国裕中公司(广益公司的子公司) 签订合同,由后者承造下列五条共长1 500英里之铁路: 由湖南衡州至广西南宁、由山西丰镇至甘肃宁夏,由宁夏至兰州,由琼州至乐会,由杭州至温州。如某路线不能建筑,中国政府必须指定他线补入,以符额定1 500英里为度。筹办此项铁路经费,中国政府应发行金币债票,总数不得逾1 000万元。此项债票由裕中公司,或其代理人代中国政府发售。同年9月29日签订《增订合同》,将1 500英里改为1 100英里。线路则改为丰镇至宁夏、株洲至钦州、河南周家口至襄阳。此计划遭到俄、法、英、日诸国反对,作罢。(102,1194、1231-1232页;122,190-207页) 5月24日1914年年底,袁世凯曾下令清丈全国地亩,扩大田赋收入。由于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至此下令 “将京畿清丈和清查田亩事宜,暂行停止”。各省也 “一律从缓办理。”(《袁世凯传》,340-341页) 6月9日、8月1日、1918年4月东三省金融机构的挤兑风潮1915年即已开始。1916年5月,日本人向东三省银号等挤兑现洋,每日恒达三四十万元之多。金融岌岌可危。奉天财政厅被迫以救济金融、作为官银号资金和兑换准备金名义与朝鲜银行签订向后者贷款100万日元、200万日元、300万日元共计600万日元的契约。用作担保的是奉天电灯公司、奉天电话局、租界全区的建筑物、奉天全省契税、酒税、奉天省在本溪湖煤矿的股份。此款部分移作了军政费用。朝鲜银行由此取得了参与中国各银行制定 “整理改善”等措施、享有与奉天省城内各华方银行串换、朝鲜银行和其他日本银行所发的金券得按行市用来缴纳赋税公款等特权。(102,1208、1213、1357页;123,148-149、158-159页;108,1039-1047页) 6月福新面粉三厂正式开车,每日夜出粉约4 500包。(131,37页) 7月3日日俄签订第三次协定和第四次密约。若两国在远东及中国的特殊利益受到第三国威胁,缔约国之一须与第三国宣战时,另一缔约国即须进行军事援助。(137,上卷,2分册,378-379页) 7月30日广东督军龙济光本是袁世凯的党羽,4月6日被迫宣布独立。4月14日,中国银行广东分行迁往香港。是日,龙济光以 “借口保护本行金库为词,饬令财政厅长、警察长……率领工人闯入金库,将纸币、现金尽行取去。”在此前后,中国银行在江门、北海、韶州、肇庆、汕头的分支机构也相继遭到各地军阀的勒索和抢劫。影响所及,因所收纸币无法兑现,广九路几至无法维持。(212,723-728、1014-1016页) 8月18日为扩充日本金券的势力,控制奉天金融,日本从民国初年起就在日本总领事馆指挥之下有组织地搜罗奉天各银行纸币,对东三省官银号(1905年成立)、黑龙江官银号分号(1909年设立)、奉天兴业银行(1912年开办)、殖边银行、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奉天分行(1913年开办)、交通银行奉天分行(1910年设立) 实行挤兑。1914年日人曾提出6、7两月只兑15万,8月以后须实行无限制兑现,否则拟将(以) 官银号财产作抵。1916年5月上述除商业银行以外的六家银行组织银行公会,附设公共兑换所办理兑现。是日奉天商会与日人订立兑现契约5条,规定奉天银行发行之小银元票以大银元或奉天银元及日本金票、正金钞票、羌帖货币兑换。同年11月,奉天省长与日人订立限制兑换协约4条,兑换额限每日8万元,限制时间以六个月为期。在限制期内,应每月将各银行发行纸币额及准备金额通告日本总领事馆。1917年7月16日,中日双方订定 “调剂金融协约”8条,以一年半为限制兑现期,一年半以后,大洋(银元) 券应无限制兑现,如届时做不到这一点,则由中日委员会检查其准备金。中国官宪应负责将各银行号大洋券发行数及准备金数,并小洋票之收回及市面流通数,每月两次于月半及月末通告日本总领事。1918年年初,再次与日本总领事商定将1917年7月16日规定的一年半为限制兑换期改为 “在一年半期内,得不兑现”。同时订立秘密条约三条,规定在银行公会之六银行“须将准备金之一部分合300万元存储于日领事指定之银行(即朝鲜银行) ”,嗣后如增加发行额,每100万元须加存20万元。1919年不兑现之期限已满,各银行仍不能应兑,乃于1919年2月与日方协定: 取消殖边银行、商业银行发行权,黑龙江官银号收回发行券,兑现延期至1920年2月16日。至此中日共同管理奉天官办银行之局面已成。最后在东北当局接受日本领事提出的各银行须一律发行兑换券、由当局保证纸币价格在硬(通) 货七成以上的条件下,日商承认暂不兑现。(108,1055-1063页) 9月9日北洋政府向日本兴亚公司借款500万日元作为经营太平山、水口山矿业之资金,以将来中日合办湖南水口山铅矿、安徽太平山铁矿为条件。但中日合办水口山铅矿事遭到湖南省议会的强烈反对,合办太平山铁矿也遭到安徽人民的誓死抵制,均未成事实。此款实际用于拨付军政各费。(102,1226-1230页; 208,5卷,561-568页; 117,639-645页) 9月—1919年8月1914年8月1日徐永和等组成信成公司禀请试探山东博山黑山前根煤矿。1914年 《矿业条例》公布后,1915年12月领取了开矿执照。1916年9月日商东和公司与信成公司缔结买煤契约,预付资金3万元。1917年3月,继续预付押款5万元,缔结了续约,把买煤的矿区范围扩大到徐商并未呈准开采的福山坡等矿区。同年东和公司又迫使信成公司与之缔结租借开采合同,期限15年。从此,信成煤矿实际上已归东和公司经营。由于矿区面积达6 123.5亩,已超出1914年 《矿业条例》 规定的煤矿面积不得过540亩的10倍的要求,而且在除黑山前根外,其他矿区未经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即私自与东和公司订立租采合同,引起了许多矿业者的抗议。山东省财政厅乃责令徐商偿款废约。1919年8月徐乃将全矿让与陈翰轩。1920年,农商部又认可了东和公司对福山坡矿区的侵占。(353,107-124页; 352,209-212页。《矿业条例》第16条规定: “煤矿以270亩以上、10方里(每方里为540亩,共计5 400亩) 以下为限”。见151,92页。此处所引两书都说《矿业条例》规定煤矿面积不得超过540亩。与 《矿业条例》 的规定不符。未知问题出在哪里?) 10月15日河南省政府批准了福中总公司拟定的 《修正怀庆府属开采土窑章程》,严格限制土窑的开采。“虽公司矿界外之煤田,或旧有之煤田,亦不得自由开采。”(325,126-128页) 10月26日10月13日,北京中国银行遵令停兑后,“市面金融顿行停顿,上下交困,百货不流”。供应匮乏,以致军警不稳,小民无以为生,社会动乱,直接威胁到北洋政府的生存,乃不得不在实际上否定停兑令,采取限制兑现、投放铜元等手段,但终归无效。(212,286、291页) 是日,北京中国银行开始兑现京钞,“并未准备充分现金,而恢复兑现,致不即数日,京钞限制兑现,二月后完全停兑。钞票价格,跌至六折。但每日在东南西北四城,兑现四万元,每人限制一元。每日有四万人携带被褥,自深夜坐卧等候,翌晨兑完始散,其恶劣情形不堪入目”。(212,335页) 至30日止的几天内,兑换额千万元,提取存款达300万元,存底仅四五百万元,岌岌可危。10月31日,财政部乃与日、英、俄、法银行团借款80万银元充当兑换北京中国银行钞票的准备金。(108,294页;123,150-151页) 在北洋政府没完没了地要求中国银行垫款的情况下,这点钱无济于事。自1913年至1917年9月止,中国银行向北洋政府垫款共计3 666万元。自1917年9月至1918年8月,又垫款1 728万元,这是这段时间内中国银行的全部发行额。“政潮不定,人心恐慌,持券者欲得现金,以备非常,于是现金愈贵,钞票愈贱。”此后时停时兑,钞票市价乃低于面值,从而形成京钞问题。(212,530-531、539、294页) 11月7日以孙多森为核心的通惠实业公司在天津创办的中孚银行开业。额定资本200万元(其中通惠认购60万元),实收102万元。1917年4月25日在上海设立分行。1918年上半年中孚开始经营国外汇兑业务。这是我国第一家正式经营对外汇兑的商业银行。1930年6月总管理处迁上海。(363,277-278页; 《银行周报》 2卷,14号,16页;《民国档案》2004年第2期,110页) 11月16日财政部以 “整(振?) 兴中国国内事业、充足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准备金”的名义与美国芝加哥大陆商业银行签订借款500万美元的合同,九一交款,以烟酒公卖费为担保。1917年5月14日,又在北京签订借款附合同,增加河南、安徽、福建及陕西四省货物税为附加押品。此款虽已支付,但中国银行连一分钱也没拿到。(102,1236、1260-1262页; 123,146页;108,294-297页) 11月17日经财政部核准设立察哈尔兴业银行,行址在张家口。获准发行钞券。1919年11月改归商办,在北京设总办事处。1921年1月1日改归官办,取消总办事处,以张家口为总行。20年代地方官僚、军阀利用该行滥发纸币,给察哈尔人民造成极大痛苦。(177,992-1003页) 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在沈阳大东门内设立奉天军械厂。1921年10月,在沈阳大东门外设立的奉天军械厂新厂正式开办。1922年4月,定名为东三省兵工厂(一般称为沈阳兵工厂),并将奉天军械厂并入。此后不断扩充。至1928年有各类机器设备8 000多台,并自备发电设备,装机容量1万千瓦,员工21 000多人。产品分枪、炮、枪弹、炮弹、火炸药和机械制造六大类。生产区占地3 244亩,生活区占地448亩,形成沈阳的新市区。它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369,177-178页。据陈修和先生回忆,奉天军械厂成立于1919年。见同书,385页) 1916年 1916年1月1日云南成立都督府,举唐继尧为都督。 6日朱执信及陈炯明等,相继在惠州等地举事讨袁。本日,两路起义军分别攻占九龙税关和淡水。旋因兵力不敌,败退。 21日云南护国军蔡锷所部入川,占叙州(今宜宾) 。 22日《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主编邵力子、叶楚伧。 27日贵州宣布独立。 本月孙中山致书袁军部将,希望“服从神圣共和之初衷”,应 “倡树义帜,拥护共和”。 本月居正抵青岛,与吴大洲、薄子明等策划山东讨袁军事。 2月1日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宣布讨袁,称护国军四川总司令。 7日朱执信率部进攻番禺县石湖村兵工厂,未得手。9日,又率部袭取广州,未克。 10日马安良任甘肃全省司令长官。 13日孙中山委派杨广达、许直臣为檀香山支部正副支部长。 18日革命党人蔡济民等运动武昌南湖马队起义,失败。 19日革命党人廖湘芸等在长沙起事,失败,杨王鹏等28人死难。 22日孙中山委派陈其美为江浙皖赣四省总司令,以便调度讨袁军。 26日孙中山向日商久原之助借70万日元,作为反袁军费。 同日护国军在纳溪打败袁军张敬尧部。 3月6日中华铁血团团员温生等30余人在黄埔海面袭击肇和军舰,李定等戟长洲炮台以为响应,但均告失败。 8日孙中山委派朱霁青为中华革命军北满军事筹备委员长。 13日孙中山派居正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统率直隶、山东、山西讨袁军事。 15日广西宣布独立,赞助共和。 18日陕西革命党人王绍文、杜守信等18人,因图谋讨袁,事泄被捕,在西安被害。 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 27日香港革命党人策动广东潮安、汕头驻军起义,攻占潮安,进据汕头。30日,宣布独立讨袁。 28日广东钦州、廉州驻军宣布独立讨袁。 4月4日孙中山函促居正全力图鲁,以期进占济南。 6日粤官商士绅迫使广东将军龙济光宣布独立。 10日中华革命党四川司令部成立,石青阳任司令。 12日浙江宣布独立。 16日江苏中华革命党人攻袭江阴。18日,进据吴江,旋败。 17日安徽中华革命党人联络大通陆路警察,占领榷运局,旋败。 18日滇、黔、桂、粤四省都督唐继尧、刘显世等发表宣言,要求免袁世凯大总统职。 22日孙中山宣布回国主持讨袁军事。黄兴自旧金山启程回国。 24日革命党人在江西玉山、广丰宣布独立。 25日河南革命党人在宝丰宣布独立。 27日孙中山偕廖仲恺、戴传贤由日本启程返沪。 5月1日两广护国军成立都司令部,举岑春煊为都司令。 同日浙江中华革命军司令长官夏尔屿在杭州被害。 3日湖南中华革命党人刘重等占领湘乡,宣布独立。 4日居正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举兵于山东潍县、周村等地。 8日滇、黔、桂、粤四省护国军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西南局面遂联成一片,声势大振。 9月孙中山发表宣言,与各方一致讨袁、尊重约法。 同日黄兴离美抵日本。15日,电告广东陈炯明等,愿为反袁斗争 “补助进行一切”。 同日陕西宣告独立。 18日陈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刺死。 22日陈宦被迫宣布四川 “独立”。 23日孙中山致电田桐、居正、朱执信等,促与讨袁各派协力进行。 27日汤芗铭被迫宣布湖南 “独立”。 6月1日黄兴复电谭人凤,赞同孙中山发布的讨袁宣言,表示联合一致,进行讨袁。 4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三攻济南,未克。 5日奉天中华革命党人占领兴京 (今新宾) 。 6日袁世凯在北京死去。次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9日孙中山发表《规复约法宣言》,并电黎元洪请恢复民国元年约法,尊重国会,摒除一切僭制妄作,从事建设。 同日黄兴致电黎元洪,主张以明令规复约法,从速召集国会,惩办帝制祸首。 9—26日孙中山连电山东居正等,告以政局变化,应各按兵勿动,候与黎元洪协商解决。 10日唐继尧电请黎元洪恢复临时约法,速开国会。 16日黎元洪令各省停战。 17日黎元洪电请孙中山派代表北上筹商善后。23日,孙中山复电,谓已派萧萱、叶夏声前往会商。 25日驻沪海军第一舰队及练习队宣布独立,要求恢复约法和国会。 29日黎元洪颁令仍遵民元约法,续行召集国会,并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7月6日黎元洪申令改各省督理军务长官为督军,民政长官为省长。 8日黄兴自日本返抵上海。 12日惠民公司所招首批华工1698人,自天津大沽开赴法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赴欧华工总计约20余万人。 13日孙中山出席黄兴等为准备北上议员举行的饯行宴会,发表演说,重申 “共和国体”,“主权在民”,并勉励议员 “无所畏避”,以便召开国会,“解决目前之难局”。 14日唐继尧、岑春煊、蔡锷、梁启超等13人通电撤销军务处。 15日孙中山在上海欢送国会议员北上大会中,演讲“国家之治乱系于国民之心理”。又在驻沪粤籍议员欢迎会上演讲 “中华民国之意义”。 17日孙中山在上海举行国会两院议员茶会,演讲 “地方自治为建国之础石”。 25日中华革命党本部通告海内外各分支部征求改组党务意见。 31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自潍县赴北京洽商善后事宣,许崇智代理总司令,蒋介石任参谋长。 8月1日黎元洪重行在北京召集国会。 5日居正、吴大洲所派代表与山东将军张怀芝代表共同商定,中华革命军与护国军改编。山东讨袁战事结束。 16日孙中山在杭州浙江督署欢迎会上演讲“建设以修治道路为第一要着”。 20日孙中山在杭州浙江省议会演讲 “办理地方自治是人民的责任”。又在陆军同胞社演讲“采用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 31日马君武与旧同盟会员居正、田桐等在北京成立丙辰俱乐部,坚固团体,扩张党务。 9月8日孙中山派廖仲恺、胡汉民为代表北上进京,同黎元洪、段祺瑞商讨国事并扩展党务。 9日原国民党议员张继等为对抗宪法研究会,组织成立 “宪法商榷会”。 10日孙中山通告各支部党员储金救国。 27日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横额,赠上海竞雄女学,以纪念秋瑾。 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病逝,享年42岁。 同日孙中山向海内外各地党员通告党务进行情形及计划。 11月8日蔡锷病逝日本福冈医科大学医院,年35岁。 12日天津法租界一千六七百名工人,为反对法帝国主义侵占老西开,举行罢工。继而法租界华警罢职,商人罢市。 19日政学会在北京开成立会。国民党议员300多人与会,举谷钟琇、张耀曾、李根源等13人为干事。 12月4日林森上书致孙中山,报告北京政局变化情形,请在上海早日促成大党,以操持全局。 10日孙中山分函海外各支分部,通告此次讨袁战役各埠华侨从军经过及遣散情形。 14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在山东维县、高密、昌乐等县部队,先后编遣就绪。本日,居正通告取消东北军名义。 26日黎元洪任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 1915年 1917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