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称《巴黎手稿》。马克思未完成的一部独立著作的手稿汇编,约于1844年4月至8月写于法国巴黎,生前未发表。第一部分最初以《〈神圣家族〉的准备著作》为名,于1927年和1929年经梁赞诺夫整理后分别收入《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俄文版第1版第3卷。1932年第一次以现名在阿多拉茨基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3卷上全文发表。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深刻论述了伦理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马克思指出,私有制使劳动和人的本质发生异化,而异化劳动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人的异化达到顶点。主张扬弃异化劳动,即吸收资本主义大工业和自然科学为人的解放所作的物质准备,通过工人的政治革命,实行工人阶级一个阶级先解放的战略途径,来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这个实现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的异化的克服,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通过这一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从产生、异化到复归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依据上述理论,继而提出,宗教、法、道德和艺术等等,取决于生产运动,它们也随着共产主义代替私有财产而实现复归。开始注意用物质生产的规律来说明社会道德现象的根源和实质。指出,私有财产下的生产运动是以异化形式进行的,因而道德等也以异化形式出现,在那里,道德不是主体人的道德,而是以物为标准的道德。共产主义将克服道德的异化,而使道德成为人的道德。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异化劳动造成工人野蛮、不文明等道德堕落现象。道德的异化不仅发生在工人身上,更发生在资本家身上。资本家的生命和人性也成为财富的奴隶,没有人性的只有发财欲的资本家,必然是极端的利己主义,采取公开的自觉的卑鄙行为。货币更使一切人的和自然的性质颠倒和混淆,把不相容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仇敌相亲相爱,人的异化、道德异化在货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手稿》初步阐发了马克思新的世界观的基本特征,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仍有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痕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马克思写于1844年4—8月。1932年首次全文发表。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手稿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第一次对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了综述,同时表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认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现实经济关系演变的反映,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基本阶级的收入形式。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基本内容,指出要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废除私有财产,“而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对空想平均社会主义作了批判,提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和自然、个体和类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强调了人的社会性。表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在改造自然界和认识论中的作用等思想,得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的结论。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