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5_141第十三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5_141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以人治人’,只是‘道不遠人’之義。而張子所謂‘以衆人望人,則易從’,乃責人輕之義,與‘以人治人’意義迥殊。章句之引用,終不可曉。
答曰:張子‘君子三術’之説出於正蒙,其言最令人警惕,故朱子必録於章句三節之末者,此也。‘能改即止’者,非以衆人望人乎?或問疑以流於姑息,先生以‘有漸而不急者’答之,此即‘以衆人望人’之意也,何可曰意義迥殊耶?且衆人云者,即夫婦之所能,張子之訓,非必責人輕也。洗襟録。
‘以衆人望人’者,謂不敢遽以聖人責於人人,蓋責之以衆人之所能知能行,則人易從云爾。然則張子所謂衆人,即聖人之對耳,如言聖凡、聖愚是也。潛室陳氏曰‘衆人即“天生蒸民”、“凡厥庶民”之謂’,‘若以蠢蠢昏昏〔者〕為衆人,非張子(本)[1]意’云云者,恐未可曉也。北山録。
未能一’者,乃聖人自謙之言,而章下注以‘未能一’真為聖人所不能,何也?
答曰:聖人撝謙之辭,謙則謙矣,而聖人之心未嘗自認為能,而姑為退託之辭,以為不能也。且夫婦之亦能者,道中之一事;聖人之自以為未能者,極其至而言也。自衆人之能至於聖人之不能,實是兩端之極,故以為費也,何嘗以孔子為真不能耶?洗襟録。
先師所答雖如此,而終未曉然。蓋子思所言‘聖人所不能’,是真個不能;孔子所謂‘未能一’,雖非自能故謙之辭,而亦非真個不能之事。以此喻彼,意味恐不相當。姑記之,以竢更究耳。
所謂道者,當然之理而已,根於人心而見諸行事,不待勉而後能也。所謂忠恕,即盡己之心而推之及人者也,因此而可以得其當然之實,故曰‘違道不遠’也。
忠恕二字,大抵有天地之忠恕,有聖人之忠恕,有學者之忠恕。曾子所謂忠恕,與中庸‘違道不遠’之忠恕,同是學者之忠恕。若動以天而一以貫之,則不待盡己而至誠者自無息,不待推己而萬物各得其所,此正聖人之忠恕。而曾子之言則蓋指其不可名之妙,而借其可名之粗以明之耳。讀者合論語中庸而潛玩之,則子思曾子所言之地頭雖同,而曾子之意則學者之忠恕中暗指夫子動以天之忠恕,要在人善看而細分耳。
小注東陽許氏曰:‘人之為道而遠人’,此為字重,猶言行道;‘不可以為道’,此為字輕,猶言謂之道。
南塘曰:‘人之為道’、‘不可以為道’,兩‘為道’意同。若以下‘為道’之為字作謂字看,則與上‘為道’之義不同,上下二句之間,不應立語之同而命意之遽異也。
説恐是。
小注蒙齋袁氏曰:‘不曰我治人,而曰“以人治人”,我亦人耳’,‘道不離吾身’,‘自〔然〕非彼柯假此柯之比也。人有過焉,能改則止,若責人已甚,違天則矣,故曰“忠恕違道不遠”’。
袁氏此説,栗谷先生已辨之云,而姑不得考。然而‘我亦人耳’之説,決非經文之本旨。蓋‘以人治人’者,謂人各有其道,故‘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云爾。袁氏所謂‘道不離吾身’,即推衍之太過,而反失正義之當處矣。己亥正月日。
小注雙峯饒氏曰:道是天理,忠恕是人事,天理不遠於人事,故曰‘道不遠人’。人事盡,則可以至天理,故曰‘忠恕違道不遠’。其理甚明矣。
南塘辨之曰:道者,是天然自有之則;忠恕,是學者誠之之工。則以道為天理,以忠恕為人事,恐無不可。但以‘道不遠人’、‘忠恕違道不遠’合而論之,則失之矣。‘道不遠人’,天理之本具於人事也;‘忠恕違道不遠’,人工力之可至於天理也。彼以天理人事無彼此而言也,此以天理人事有階級而言也。
説恐是。

☚ 15_140第十二章   15_142第十四章 ☛
000038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