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5_024總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5_024總論 【總論】中庸,明道之書也。開卷第一義,特揭性道教三言,而三言之中道又為主。性者,道之所由出;教者,道之所以行。三十三章之旨要不外此,則一書命脈只是一道字。〇首章,一篇之頭腦也;末章,一篇之結尾也。第一節‘中庸’,説性道教,觀於首章三言可知;第二節‘費隱’,説道,觀於首章‘君子之道’可知;第三節‘誠明’,説性教,觀於首章‘謂之性、謂之教’可知。然中庸,道之全體也;費隱,道之體用也;誠明,天道人道也。首章之始以道提起,末章之始亦以道提起,則一篇之以道為主,又可知矣。〇第一節説性道教,第二節説道,第三節説性教者,亦應首章首節并言性道教,第二節單舉道字,而其下又兼言性教者也。然性道教三者相離不得,故中庸則已兼之。見上。而費隱之道,該乎性教;道是率性,費之大小,皆教之事。誠明之性教,該乎道。天道、人道。雖其所主而言者不同,而亦未始闕其一也。〇道固為一書命脈,而書中所言又皆是教也。蓋道原於天,而待人而行。人之所以行道者,教也。故書雖主乎道,而所以言道者,無非教也。〇中庸,传道之書也,故第一、第二兩大節中半以下,歷引夫子所論羣聖賢之事,中庸之大舜、顔淵、子路,費隱之舜、文、武、周公是也。而末皆以孔子結之。中庸末‘惟聖者能之’章、費隱末‘哀公問政’章是也。第三大節之末,又以孔子之‘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總結之,所以明道統之有自,而會其極於夫子也。〇‘中庸’、‘費隱’兩大節,以道言也;‘誠明’一大節,以人之體道言也。如朱子論西銘前一段如棋盤,後一段如人下棋者也。體道有兩般,聖人之自誠明,天道也;賢人之自明誠,人道也。又於天道、人道之中,上五章應中庸,下六章應費隱,末章又總結一篇以應首章。此可見其首尾相應之妙也。〇或問曰:‘自然而實者,天也;必期於實者,人而天也。’蓋天道者,天理之本然;人道者,人事之當然。盡人道,則自合乎天道矣。故‘誠明’一節,以天道人道相錯言之,而亦必始以天道,終以天道。中庸首章本天而合人,故至誠盡性以下,先言天道而後人道;費隱首章以人而合天,故‘大哉!聖人之道’以下,先言人道而後天道。所謂‘天未始不為人,而人未始不為天’者也。〇起結兩章,即一部之大分合也。而四大節及三十三章,莫不各有起結分合,單章不論。綱領條理極其整齊,承接照應至為精密。一節一章,加減不得,移易不得。而若其文字旨意,則活絡圓轉,不滯方隅,便有大易懸空説象底意。信乎!非子思不能作,非朱子不能釋也。〇中庸最難讀,他書一章是一義,此書一章之義包涵屢重,測之無窮,言言實學,句句實理,而人物理事靡不該括,小大首尾互相貫通,横豎錯綜,玲瓏透澈。正如佛書所謂‘諸天宫殿,影現琉璃地上’者也。 ☚ 15_023序 15_025篇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