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庭訓
【題 解】
讀孟庭訓作者申教善(一七八六~一八五八),初名述善,字祖卿,號淔泉。象村申欽、樂全堂申翊聖之後裔,父親龜朝曾任弘文館應教,母親順川玄氏,家教甚嚴。幼年與堂表兄弟一起讀書,弱冠之前即有文名。屢試不中,遂棄科舉而隱居鐵馬山。父得寵於正祖,人品剛直而多違時流,正祖百年後閉門不出。淔泉陪父怡愉忠養十餘年,在父親及伯父鳳朝過世後,歸廣州鬥陵丙舍隱居。與臺山金邁淳交厚,古東李翊會、北海趙鍾永曾薦其爲繕工監監役,謝絶不出。淔泉一生博覽群書,通尚書,尤重經術,心得頗豐。著述有淔泉遺稿、尚書劄録和讀孟庭訓。尚有手稿達數百卷未及成編。
本書手寫本現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按孟子七編分爲七卷,共七册。淔泉七十一歲時(一八六一年)完成此書,爲數十年讀書心得,由長孫申膺秀整理成編。全書採用問答形式,一問一答爲一節,主題突出,條分縷析,有的放矢。内容豐富,從文字訓詁到義理闡述,從文章句法到篇章結構,從衆家箋釋的比對到對學者獨到的論議,無不顧及。
淔泉闡釋論議,多從孟子原旨原意出發,擇善而用,擇善而從,無關乎黨派或學派。其時湖洛論争未止,理氣論争再燃。淔泉不涉學派之争,不帶門户之見,不拘注家的政治地位,堅持考證態度,采用訓詁方法,史有確證亦不遽下論斷,必待多處參照而後可。思想上没有盲崇朱子等宋儒之説,排斥老佛,重視元明清之新學説,如蔡清、陸隴等。清晚村吕留良,因文字獄闔家被禍,著書被毁。淔泉不廢其言,多處徵引,其正直嚴肅之學風可見一斑,也在客觀上保存了吕留良的孟子研究成果。可能出於避忌,所引未有東儒學説或書籍,不免遺憾。集注忽略之處,以及各代學者頗有疑義的説法,多能蒐羅採摭,以儒家本來立場予以匯通折衷。所採史料頗爲廣博,經史子集無所不包,訓詁類及義理類的著述都廣爲涉獵,計有四十五種。注重史料比勘,注釋考證地理名物時兼顧原始古訓和近代考證成果,如清學者閻若璩的觀點就有多次引用。
本書原在崔象龍孟子圖之後,爲分册方便移至此處。(黄義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