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 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 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12. 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早在50年代,税收理论界在讨论流转税性质时就曾涉及税收和价格的关系问题。当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流转税完全从属于价格,即价格定多少,税收就在既定的价格之内拿多少,不能对价格起任何影响作用。另一种意见认为,制定价格时应当考虑财政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因素,因此,税收对价格的形成和制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0多年来,为了适应高度集中型计划经济模式的要求,我国长期把流转税作为主体税种,并采取了价内税形式,使得税收一直成为配合价格调节、“矫正”价格调节盲目性、实现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实行这种作法在理论上的主要有两点理由: (1) 价格的涨落随市场供求而变化,就会带来社会生产的过剩或紧缩,因而价格调节必然出现背离国家计划的盲目性。如果在价格自发波动时辅之以税率的调整,就能够有效地促使价格趋向价值,实现均衡生产。(2) 价格对供给和需求调节的逆向性往往使它在有计划的引导社会消费和指导生产之间产生矛盾。通过税收配合价格,即在价格调整时相应调整产品价格中的税利比重,就可以同时实现既鼓励消费,又鼓励生产; 或既限制消费,又限制生产的目的。这种观点进一步认为,在当前价格逐步放开的过程中,为了缓解价格改革中出现的矛盾,扩大税收的调节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价格关系基本理顺、实行市场价格为主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主要依据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而运行,已不能为国家所控制,就更需要运用税收杠杆加强宏观调节,以消除价格对社会生产调节可能出现的盲目性。
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价格关系基本理顺、采取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税收应保持其“中性”地位,它在生产领域的调节作用将随之缩小。税收甚至可以完全退出生产领域,产品税应等于零,以便使价格能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自由涨落,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理由是: (1) 价格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不仅有效,而且具有其它经济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优势。通过价格随市场价格变动所提供的信号,能够正确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实现市场供求平衡,并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税收对价格过多的和不适当的干预,非但难以避免价格调节的盲目性,还会抵消价格调节的作用,影响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作及时调整,加剧市场供求失衡状况。(2) 过去的实践表明,税收对价格进行过多干预的结果,轻则引起价格信号失真,从而错误地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源投向,重则导致整个价格体系发生扭曲,并可能锈死价格杠杆。(3)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国家对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实行浮动价格,这种有一定计划幅度的价格形式兼有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优点,这就为限制价格调节的盲目性提供了有效手段,而无需税收插手其间。(4) 同价格机制的高度灵敏性和及时性相比,税收特有的固定性和统一性特征,降低了税收配合价格参与市场调节的可行性。

☚ 11. 社会主义税收是否存在税负转嫁   十五、价格理论篇 ☛
000004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