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辨疑
【題 解】
孟子辨疑作者崔象龍(一七八六—一八四九),字德容,號鳳村,本貫慶州。幼年修學於漆室崔華鎮門下,研習性理學,之後師從立齋鄭宗魯,一八二二年三十七歲時司馬試合格,但無意仕途,專心治學,晚年致力於培養後學和著述。與梅山洪直弼交遊並分享經義研究所得,著述有經書八圖、四書辨疑、啓蒙劄疑、程朱書辨疑、小學贅疑等文章。現傳有文集鳳村集二十二卷十一册,本書收録於卷十五,是四書辨疑的孟子部分,按篇次將本文和大注中歧義語句引用朱子、雲峯胡氏及朝鮮學者退溪、栗谷、沙溪等諸家之説予以辨釋,尤遵南塘韓元震。字句考證和句讀也是本書特點。(洪順錫)
謹按:先儒論孟子曰秋殺、曰雄辯、曰麤拳大踢,以至圭角太露、英氣害事等語,皆可謂深知孟子。然若言晩年造詣,則恐不可以此目之。觀於盡心一篇,可見其幾於無迹。且一篇大旨在遏人欲、存天理,而為初學之興起者,無異於詩經之感發懲創,故吾夫子曰興於詩,愚亦曰興於孟子。朱夫子嘗曰‘先讀大學,次讀論語,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發越二字,有合興之一字。區區所以興起初心者,此書為大。而問質於先師,尤詳於此書,故並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