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工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
11. 工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一般被理解为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简言之也就是“所得”与“所费”之比。在怎样建立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上有以下不同观点:
关于“所得”成果如何考察? 一种观点认为,在衡量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时,“所得”的内容应该是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需要。另一种观点认为,考察经济效益时,不但要考察使用价值,而且一定要考察价值。通过价值来比较生产成果与生产消耗,通过价值的核算来衡量各企业和部门对社会的贡献。而反映工业生产成果的价值指标有多种,哪一些更适合于反映经济效益中的生产成果,对此又有不同的看法存在: 有的人认为应当以净产值作为主要指标: 有的人主张用利润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还有的人认为可以用多种价值指标从不同角度来反映生产成果。
关于评价社会主义生产经济效益时,有没有必要考察劳动占用(表现为资金占用) 的经济效益? 一种观点认为,用资金利税率来考察经济效益是不合适的。理由是: 从资金收益的大小来考察经济效果的高低,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资金的投向,完全取决于社会的需要,不决定于等量的资本可能带回的利润有多少。另一种观点认为,满足需要不能不讲经济效益,应当把资金利税率作为考察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同一部门的同类企业之间,在经济结构相似的地区之间,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资金利税率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资金利用的效果的。
关于在建立经济效益指标时,要不要以某一个指标为主要指标?一种观点认为,只用一个综合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此有人提出用“资金利润率”或“资金利税率”;有人提出用“社会劳动生产率”; 有人又提出用“资金净产值率”; 也有人提出用“投入产出系数”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应通过一整套指标体系来进行考察才能全面反映经济效益。第三种观点认为,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地位与作用不能同等看待,应当有一个主要指标,其他指标为辅。
关于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如何设置? 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出现的观点很多。大体上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观点认为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 (1)反映活劳动利用状况的活劳动生产率指标; (2)反映企业费用支出的效果指标,即成本利润率; (3)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指标。第二类观点主张建立以全部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以单位产品劳动占用量为补充的三级指标体系。第三类观点认为应包括下列三个方面指标: (1) 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指标; (2) 各种劳动占用的指标; (3)综合反映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指标。第四类观点认为经济效益指标的子项可用三个指标:总产值、净产值、利税额,母项可用活劳动消耗、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固定资产占用、流动资金占用、全部资金占用六个指标,上述子项与母项指标的任一种配合即可成为一个经济效益指标。第五类观点认为除上述反映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指标外,经济效益指标还应包括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以及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的指标。
☚ 10. 工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 12. 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