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1_429卒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1_429卒章

【卒章】

見而知之,聞而知之。
語類 蔣端夫問:‘聞知、見知,所知者何事?’曰:‘只是這道理,物物各具一理。’又問:‘此道如何求?謂(及)〔見〕[1]之於心,或求之於事物?’曰:‘不知所求者何物。而若不以心,于何求之?求之於事物,亦是以心。’。○蒙引 此章重在見知,必有見知於先,而後有聞知於後。如孔子之時,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之道焉。是以緣當世之徒,一脈相傳而來,孔子乃得聞之。不然,之道絶也久矣。此據孟子語意如此,亦不必太拘。故朱子小注曰‘之徒,本皆名世之士。之師’云云。○由至於,歷至於,所謂見知聞知者,只是惟精惟一,以明其德,而推以新民而已。○集注引子貢曰‘之道,未墜於地’至‘夫子焉不學’為‘聞而知之’,愚以(謂)〔為〕[2]之聞知〔於〕文王之聞知於,概是如此,兼有得之於簡編者。○存疑 即由至於之言味之,若云之道,惟皋陶見知於先,故得以聞之於後耳。謂聖人之道,必有見知於先,然後得聞知之於後。今去孔子甚近,已無見而知之者,則五百歲之後,豈復有聞而知之者乎!其意則謂已得見知孔子之道,五百歲之後,將必有聞而知之者,是蓋以繼往聖、開來學自任也。
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
語類 問‘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曰:‘惟三山林少穎向某説得最好。“若皋陶則見而知之,則聞而知之。”蓋曰若非前面見而知得,後之人如何聞而知之也。孟子孔子之世如此其未遠,近聖人之居如此其近,然而已無有見而知之者,則五百歲之後,又豈復有聞而知之者乎!’去僞。○存疑 見上條。○蒙引 或曰:‘然而無有乎爾,豈無子思三人乎!而孟子云然。是前無三子而自擅其見知孔子也。’曰:‘不然。孟子固曰“聖王不作,諸侯放恣”,“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仁義充塞”,“人將相食”。子思孔子在日,則以有孔子在,今則與孔子俱往矣。世道之責,微孟子任之,則孔子之道不百年而墜矣。故曰:孔子之道尊。此孟子所以欲自比於見知者,以俟後聖於無窮也。’
孟子敍道統不及周公顔子
歸震川集 ‘孟子敍道統不及周公顔子’,論古之聖賢有遺言而無遺意,觀言者誠得其意,太公望散宜生可以為見知,則周公不居其下矣。孟子以此自任,則顔子不在其後矣。謂之見知非過也,然而虎踞鷹揚,視夫忻忻休休之氣象,何如也?其不敍周公者,既以文王言之,則周公之所師即敬止之家學,其視文王若一人焉,父子一道,舉乎此可以該乎彼矣。作於周公,【眉批】 周公。而班固曰‘更三聖’,至於之與同稱太史,之與同號書,蓋昔人之恒辭也。苟執其辭焉,則武王何以不舉乎?他日稱三王而繼之以思兼三王,孟子之意可知也。孟子之自任以道非僭也,然而泰山巖巖,視夫和風慶雲之氣象,何如也?其不敍顔子者,夫亦以在吾者言之,則孟子之私俶,蓋自附於及門,其視顔子猶儕輩焉。彼此一道,方自論則不暇於及人矣。有亂臣十人而君奭曰‘惟兹四人’,至於序大孝則稱曾子,好學則獨予顔淵,蓋昔人之專辭也。苟執其辭焉,則曾子子思又何以不舉乎?他日論而歸之於同道,孟子之意可知也。厥後周子默契道統,得不傳之正,而世猶以中庸序明道墓表不及為疑,意亦類此。
伊川明道上承孟子,不及濂溪
通考 吴氏曰:或疑伊川以‘明道上承孟子,不及濂溪’,此蓋明道門人追尊稱美之辭。見於伊川敍述,而朱子深然其説。要之程子之學,雖有所受,得之經者為多,故伊川自謂其得不傳之學於遺經,而朱子大學中庸亦直謂程子孟氏之傳,續千載之緒,良有見矣。
【通 論】
或問 卒章之説。曰:范氏所謂七篇大意者,得之矣。

☚ 11_428萬章問孔子在陳章   11_430孟子小注考疑 ☛
000027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