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不為也章】
人有不為也,而可以有為。
存疑 此是言人必窮有定守,而後達有實用,若平居廉隅不立,苟且自將向後,當事亦只模稜。苟且與時浮沈耳,安望其能有為耶?如伊尹必非其道非其義,禄之以天下。非顧繫馬千駟,不視一介,不以取與諸人,然後能相湯伐夏以救民。若司馬相如失節臨邛,深虧細行,後來得時遇主,雖有功業,亦只是奉使西南夷,著封禪書以慰人主之侈心而已。故易曰:‘利貞,利有攸往。’○説約 為與不為只在一時,而後猶云,然‘後’非‘後日’後字也。譬如有一條正路於此,有一條邪路於此,必能不走邪路,方能走正路也。豈可曰今日不走邪路,待異日方走正路耶?仁與不仁,義與不義,決擇只在目前,亦不容两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