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為世子章】
問:四端乃就七情中剔出其善情而言者也,如食色之欲,亦是自然發動者,則安知其不出於性而謂性必善乎?
曰:食色之欲雖亦是自然發動者,而究其所自生,則形氣而非天命也,故惡生於食色之欲。人或牽於欲而為惡,然其本性則純善,故‘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於此可知其性之必善也。
問:四端七情,一發於理,一發於氣,則栗谷所謂七情包四端者,非歟?
曰:‘四、七’細分别,則固有理發氣發之異。然神氣在内而帶得血氣,血氣在外而包得神氣,二氣妙合為心以生知覺,而四端七情俱是心之用。則栗翁所謂七情包四端者,不亦通乎?然語類朱門議論似與栗翁之意微有不同,可檢看。
語類,問:‘喜怒哀懼愛惡欲是七情,論來亦自性發,只是怒(惡)自羞惡發出,如喜〔與〕愛欲恰都自惻隱上發。’朱子曰:‘哀懼是那個發,看來〔也〕只是從惻隱發。蓋(哀)懼亦是怵惕之甚者,但七情不可分配四端,七情自於四端横貫過了。[1]’
問:四端七情分屬理氣,雖是朱子之訓,然以四端專屬理一邊,則固無可疑。而以七情專屬氣一邊,則不能無疑。
曰:然。此栗谷所以不從退溪之説者也。此等義理,難可以口舌争也,須極意研究,以求自得可也。
問:上言性而於此變言道者,何也?
曰:性以所稟言之,道以所由言之。而性之用即是道也,則言道便是言性也。
問:此道字是‘率性之謂道’之道字歟?抑‘道二:仁與不仁’之道字歟?
曰:‘率性之謂’看了。若‘道二’之道,與‘由是而之焉之謂道’相似也。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