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1_036離婁 上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1_036離婁 上篇

【離婁 上篇】

離婁之明’章
問:‘之道’,道即政之本,而下文所謂‘仁心’也。仁是心之德,則不曰德而曰道,何也?
曰:帶得德字意看為是。
問:仁政,包得禮樂刑政耶?
曰:禮樂刑政,分而言之,則政是一事;而單言政,則三者包在其中。然此云‘仁政’,蓋主均田制産等事而言。以文王之政看之,尤為明的。
問:‘仁心’,集注釋之以‘愛人之心’,則是只就人心發用處言。此不可兼本體看得耶?
曰:以下段有‘民不被其澤’之文,故釋之以‘愛人之心’,是則用也。然心兼體用,言用則體在其中。
問:‘先王之道’,集注釋以‘仁政’。此道字與‘之道’道字實不同。孟子不曰‘先王之政’,而曰道字,其亦有意耶?
曰:此道字便是仁政。而變政曰道者,以其道大於政故也。
問:‘先王之道’、‘之道’,是一道字,而似有體用之分。上道字是仁政之本,此道字是仁政耶?
曰:然。
問:‘既竭心思’之‘思’,與‘目力’、‘耳力’之兩個力字相照應。而於耳目則不言聰明,於心則不言力,何也?
曰:‘目力’、‘耳力’兩力字,非聰明而何?‘心思’之‘思’含得力字義,而運用活動底意比力字為多。
問:‘道揆’是上文所言‘仁政’耶?
曰:道揆,以義理度量之謂,不當作仁政看。
問:‘下無法守’云者,是包‘朝不信道,工不信度’二句而言耶?
曰:道揆、信道、犯義是一類,法守、信度、犯刑是一類。今言‘下無法守’包得‘朝不信道’云者,是看得錯了。
問:此段所言上下及君子、小人皆以位言,而道揆則以君言,法守則以臣言,信道、犯義以君子言,信度、犯刑以小人言。而其言君子處似或並舉君臣,其言小人處似或雜説臣民,條理似不分曉。
曰:道揆,君也;法守,臣也。信道、犯義,以卿大夫言;工不信度,以小官言;犯刑,以小民言。雖參錯言之,而以位之高下類分君子、小人,則自不無條理矣。
問:‘責難’以事言,故下恭字;‘陳善閉邪’以心言,故下敬字耶?
曰:敬主於内,恭見於外。
‘愛人不親’章
問:仁義是對立關鍵,而此言仁、禮、智,不言義者,何也?
曰:此以人己相接處言,則下義字不得;而既曰反仁、反智、反敬,則義便在其中。義是個裁處底物事故也。
問:引贊結之辭,甚不分曉。
曰:‘命’是天命,而‘配命’即合於義理之謂也。大抵此上二章與此章血脈貫通,故此詩不專説此章。而就此章論之,則反仁、反智、反敬,皆是配命之事也。然此詩意甚廣,不獨止此三事而已也。
問:‘配命’結‘反諸己’,‘求多福’結‘天下歸之’否?
曰:然。
‘為政不難’章
問:‘不得罪於巨室’,得罪即取怨之謂也。君之失道於臣,便下以罪字者,無乃話頭太峻耶?
曰:‘得罪〔於〕巨室’自‘無得罪於群臣’之語出來,而所以必下罪字者,欲以警惕時君也。大抵己無所失而人怨之,則是怨也,非罪也;以其身不正而取怨,故下得罪字耳。
‘天下有道’章
問:‘小德’、‘大德’、‘小賢’、‘大賢’,賢與德分而言之,何也?
曰:賢以見於事者言,德以得於心者言。
問:德何以有大小之别?
曰:此由氣質而然,與所言‘三德’、‘六德’同意,異於中庸之‘大德’、‘小德’也。
問:‘大國五年’、‘小國七年’,程子以為‘學者皆當思其作為如何’云,而引而不發。敢問其作為之方將如之何?
曰:程夫子既為引而不發,則豈敢輕説耶?徐曰:程子不發之意儘好,若不思索畢意,豈有得?須是揣量設施之方,何者當先,何者當後,與夫大國必待五年,小國必待七年,然後方可。
問:井田封建亦在其中耶?
曰:封建井田雖是作為中一事,亦不無古今異宜者,則當有隨時損益之道耳。
問:‘上帝既命’之‘命’,與‘天命靡常’之‘命’,同是一命字,而似微有不同者,下命字以氣數言,上命字似‘諄諄然命’之‘命’。未知如何?
曰:命字一也,有單言理、兼言理氣與言氣數之異,以其所言地頭之不同故也。此兩個命字語勢雖異,其為氣數則一也。
問:‘膚敏’之‘敏’,釋以達字,是通達之意耶?
曰:然。大抵人之質鈍者,則不達必也;敏而後達,是氣稟之好者也。
‘不仁者可與言’章
問:‘家必自毁’,人無有自毁其家者,故世俗多以不葺理、自毁傷觀之,如何?
曰:自毁其家無是理,而世俗所解‘自毁傷’之説,以下句‘國必自伐’對立看,則亦無着落處,兩説皆未為得。只是不能克家,以壞家法,則乃自毁其家也;人又從而賤棄之,則是人毁之也。如是看得,則於義理好矣。
失天下’章
問:‘所欲與之聚之’,與字意難曉得。
曰:集注‘皆為’之‘為’字釋與字,‘致之如聚斂’釋聚字。
‘道在邇而求諸遠’章
問:‘道在邇’、‘事在易’,集注似以‘道’為‘親長’,以‘事’為‘親之長之’者,甚可疑也。
曰:集注對立説,‘親長’為邇,‘親之長之’為易。繼言‘道〔初〕不外是’,則是字即邇與易之謂也,包了親長與親之長之之意,而一道字貫於其中,則初未嘗以道為親長也。且只言‘道〔初〕不外是’,而不及事字者,道是天理之自然,舉全體而言;事是人為之當然,舉一段而言。説個道字,則事便包在其中矣。又曰:此章便是一部大學。親親、長長,即所謂孝悌也;一家親親、長長,則家齊矣;一國親親、長長,則國治矣。
‘居下位而不獲於上’章
問:‘誠身’之‘誠’,中庸以‘真實無妄’釋之,而此但以實字釋之,何也?
曰:中庸一書只是誠字,則較諸此章之誠,體段甚大。而此誠字雖但以實字釋之,亦含了真與無妄之意,非於實字外復有真與無妄故也。蓋中庸之釋誠字以‘真實無妄’者,正與‘誠意’之釋以‘自慊無自欺’、敬字之釋以‘主一無適’相類,非自慊主一之外復有毋自欺、無適也。大凡文字訓詁多此例,必如是釋之,而後意自周足。
伯夷’章
鄭愚伏赴使上國,道遇小童從師授孟子而還。愚伏駐車與語,使讀書於前。讀‘伯夷’章,至‘聞文王作’為句,而以興字屬於曰字之上。愚伏心覺其好,及還,取看板,果於作字之下方有小圈,始知中國人讀之本如此云。蓋作之一字已足了,不須更下興字,若以興起之意而屬諸伯夷太公,則頗覺有味。豈朱子所釋‘作、興,皆起也’云者,固已分屬於文王及二老而言之耶?
也為季氏宰’章
問:‘無能改於其德’,其字指季氏而言歟?汎屬德字看耶?
曰:其德,謂季氏之德也。
問:於季氏,豈可下以德字歟?
曰:德有凶有吉,而既曰‘無改於其德’,則於改字上可以認取不好底德矣。
‘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章
問:‘莫良於眸子’,謂眸子於四肢百骸中為最良耶?
曰:此良字包了胸中正與不正而言,故不正字似有礙於良字,而只是從知人上説去,則亦似無礙。若其最良於四肢百骸之意,可於莫字上看得矣。
‘事親為大’章
問:守身為事親之本,則重在守身。而下節只言事親而不及守身,何歟?
曰:下節專言事親,則守身即在其中。事親而能養其志,非守身者不能也。
問:心志之大於口體者,何歟?
曰:張子西銘曰:‘乾稱父,坤稱母。’不曰天地而曰乾坤者,蓋天地之所以父母乎萬物者,在乎健順之德,而不在乎形體故也。今夫心志譬則乾坤也,口體譬則天地也。為人子者苟知此意,則其不為口體之養,而能養其志也必矣。
‘好為人師’章
問:人之所以好為人師者,何也?
曰:師者,人之所尊也。愚者不量己,而但喜人之尊己也。然所貴乎師者,道也。苟無道在己,則雖尊之,不為尊也。況教而後知困,特未之思爾。
‘不告而娶’章
問:之娶時,瞽瞍猶未底豫耶?
曰:如‘不告而娶’、‘完廩浚井’之説,恐似後人傅會。堯典之‘不格姦’、禹謨之‘允若’,乃所謂底豫,而皆是徵庸以前事,則夫安有不告而娶之理乎?大抵孟子時人語多如此,孟子只就事上説去道理,發揮出大舜心事。
‘仁之實’章 致知。
問:‘仁之實’、‘義之實’,實字以華實言,何也?
曰:華與花同。以仁言,則事親是行仁之本,而為實;仁民愛物是推廣之仁,而為花。
問:先有花後結實,則實以喻為仁之本,華以喻推廣之仁者,似失先後之序。
曰:實到黄熟脱落,便含聚得氣在裏面,更能生枝葉光華,則這便是花之本根。
問:愛是仁之用,故注云‘仁主於愛’。而敬則非義之用也,何以言‘義主於敬’也?
曰:以仁義對立而論其實,則事親從兄也。愛屬事親,敬屬從兄,故分言其主愛、主敬,隨其文意而所釋如此。此等处不必深看。
問:此章似是以仁義禮智地頭言,而不可兼看工夫耶?
曰:此雖以地頭言,能如是行之,則便是工夫。至‘樂則生’、‘惡可已’等語,自是住不得底意思。
‘天下悦而歸己’章
問:‘不順乎親’之順字,集注釋之以‘(喻)〔諭〕之於道,心與之一而未始有違’者,言親之心合於道耶?
曰:‘順乎親’云者,是子之順親,則集注‘(喻)〔諭之〕於道’云云之説,只作親心合道看者,與正文之義相左。當以‘(喻)〔諭之〕於道’一句屬親心之合道,而‘心與之一〔而〕未始有違’一句,作親與子之心與道合而為一,未嘗有違看得,方合順字之意。又曰:‘為人’之‘人’出自‘得’,‘為子’之‘子’出自‘順’。順字較得字尤為精深。若推其極,則瞽瞍雖曰底豫,猶欠於順字,而大舜亦似有不盡分处。可見義理之無限矣。

☚ 11_035滕文公 下篇   11_037離婁 下篇 ☛
000023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