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10.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以五台县东北约60多公里的台怀为中心,周五百里,有平台状山峰五座而名五台山。因每年有10个月降雪天气,“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又名清凉山。地处滹沱河与清水河环抱中,滹沱河谷地断陷,五台山体隆起,形成北高南低之势。东、西、南、北、中台均有平缓峰顶。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冰雪常年不化,人称万年冰。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米。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台顶有望海楼,为观五台云海、日出佳处。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苔藓遍布,碧翠宜人。五台山与峨眉、普陀、九华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自东汉明帝时建大孚灵鹫寺(显通寺),历代修造不断,形成庞大寺庙群,盛时达300余座,现存47座。塔院寺的舍利大白塔,造型奇特,高56.4米,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物。般若泉有“五台圣水”之称。显通寺、佛光寺、南禅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山水源充沛,植物资源富饶,有落叶松、杨、桦、本氏针茅及多种灌丛和草甸,牧草尤丰,与林木伴生的台蘑亦为珍品。唐僧澄观、不空、含光及历代名僧,曾来此安居;唐代有师子(斯里兰卡)、罽宾(克什米尔一带)、南天竺(印度南部)、日本等地僧人来此巡礼朝拜;唐代李白、杜甫及至现代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来此访游并留题咏的名家,多不胜数,这些皆为五台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北宋张商英有组诗总咏和分咏五台,其《东台》云:“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圆光化现珠千颗,旭日初升火一团。风雨每从岩下起,那罗洞里有龙蟠。”金诗人元好问亦作组诗记游五台山,其中咏云:“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一国春风帝子家,绿云晴雪间红霞。香绵稳藉僧鞋草,蜀锦惊看佛钵花”。佛钵花为五台山著名花卉之一。山上大理石已采出虎皮、秋景、雪花、珍珠玉、金点粉等20余种花色。五台石砚堪与端砚、歙砚媲美。五台山人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在此建立晋察冀军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