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7_185憲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7_185憲問

【憲問】

按:篇題小注亦以此稱之,此恐‘字’字之誤。問恥。
按:問恥之意專在於無道穀之為恥,故夫子先言有道穀之為恥。
克、伐、怨、欲不行。集注曰:‘欲,貪欲。’小注饒氏曰:克、伐、怨、欲,‘病根在一“欲”字’。胡氏曰:‘克、伐、怨皆生於欲。’
按:欲是‘私欲’、‘人欲’之欲,則固可曰一‘欲’字包克、伐、怨。而之問也,既對言克、伐、怨,則是指‘嗜欲’、‘情欲’之欲,而非專言人心私欲。故集注以‘貪欲’釋之,恐不必包三者而言。且原思之言敬簡,則似有克伐意;言辭禄,則似寡欲。先克伐,後怨欲,恐亦自言其工之先難後易。
子曰:‘君子而不仁。’
敢問:‘上仁字指全體之仁,故謂之“君子而不仁”;下仁字是一事之仁,故曰“未有小人而仁”。’
誨曰:‘“君子而不仁”云者,謂於心術之微言動之細,苟一毫之有違於理,則便是未仁云爾,蓋以其全體之仁而責備如此者。來諭似看得此意,而語欠明白。’
按:‘有矣夫’下懸吐當曰是尼,蓋曰:‘君子而猶有不仁,況小人而有仁者乎?’
子曰:‘愛之能勿勞。’
按:集注蘇氏説深得夫子之意。愚亦平生尊信此訓,而還恐施之非其人,則勞之反傷其愛,誨之反害其忠。勞與誨之隨其人之可勞可誨者,恐亦夫子言外之意。
子曰:‘貧而無怨。’
按:此章恐當在‘克、伐、怨、欲’之下,如此則此條與‘不行怨欲’、‘士之懷居’同。而‘裨諶’、‘子産’以下至‘仲叔圉’,凡十一章,皆論時人,當以類相從。
子路問成人’,集注曰:‘文見乎外。’
按:樂雖所以治心,而以其發於外者言之,故並謂之‘文見乎外’。每抑子路之勇而特稱卞莊子之勇者,非謂莊子之勇賢於子路。繼言‘文之以禮樂’,則抑勇之意在其中乎。
才知禮樂有所未備。
按:才,即之藝也;知,即武仲之知也。不言公綽之仁、卞莊之勇者,恐以見利思義得公綽之不欲,見危授命得卞莊之勇,故只言才知而不言仁勇。
臧武仲之知,非正也。
既曰臧武仲之非正,則公綽之仁、卞莊子之勇皆不可謂得正。而若冉求之藝,則不可謂非正。
子曰:‘臧武仲。’楊氏曰:‘武仲卑辭請後,其迹非要君。’
按:卑辭請後,雖若無迹,而據邑是迹也,請後又迹也。‘迹非要君’之説,恐不如論之以已露其迹言。
子路曰:‘桓公。’集注曰:‘忘君事讎,忍心害理。’
按:‘忍心害理’四字,特指子路所疑之端而言,非直謂管仲實忍心害理也。
如其仁。
按:子路以事而疑未仁,故夫子亦以事而許其仁。
子貢曰:‘管仲。’集注:‘不死猶可。’
按:‘猶可’二字亦有貶底意。
按:子貢非仁之意專在乎相之,故夫子先答以相桓公之功;‘不能死’三字亦微有貶底意,故後言匹夫匹婦之諒。
公叔文子之臣。
按:文子賢大夫之德,即好學也。‘家臣之賤而引之’,亦不恥下問之意。此一事合於前篇‘敏學不恥問’,故不直曰‘是以謂文’,而只曰‘可以為文’。
陳成子簡公止不敢不告。
按:此言‘不敢不告’,雖告三子之辭,然兼告哀公而言。若專言告三子,則必不下‘敢’字且兼告君言之,然後尤切於警三子之意。
子路問事君。
按:子路曰詐曰欺之病只在乎言語行事,非由於心術,是勇之過,如不知謂知之過。
子曰:‘古之學者。’集注程子曰云云。小注朱子曰:‘前段是低底為人止後段是好底為人。’
按:程子前段只指為己為人之心而言,後段是言為己為人之效。而為己既無分别,則為人獨有分别乎?朱子之以‘後段謂好底為人’者,蓋以‘為己’之對‘成物’,而為人似有成物之意,故謂好底為人真個為人。然若是好底為人,則雖非有本之為人,而豈至為為己之反乎?
曾子曰:‘君子(問)思不出〔其〕位。’
恐有兩種意。若曰居上位而思止於上,居下位而思止於下,則思局而位偏。若曰雖在一位,而於君臣上下大小以至百千萬事無所不思,而其思也各止其位,不相僭越,則思闊而位全。曾子之意出於何義?
誨曰:‘在臨事應酬之時,則上説好;在平日格致之時,則下説好。然曾子之意似尤在於上説,後按集注説亦兼兩義而歸宿於上説。’
子曰:‘君子道者三。’集注:‘自道,猶〔云〕謙辭。’
按:此君子是成德之君子,故以仁為先,而因謙以未能。小注蔡氏之以‘自處’之意釋‘自道’者,大非夫子之意。
子曰:‘不逆詐。’小注朱子曰:‘逆詐,是那人不曾詐我,先揣摩道,那人必是詐我。’又曰:‘彼未必詐,而逆以詐待之。’
按:朱子此訓有可疑。逆億與先覺似同而實異,如人將詐我疑我,而以私意推度者,逆億也;以義理自昭者,先覺也。然則詐不信真,那人之將詐我疑我,而未形之前不可以私意逆億,只當以義理先覺。若曰彼不詐我疑我,而我逆之億之,則是毋狀忌疑之心也,豈止於逆億而已哉?朱子此説與集注小異。
或曰:‘以德報怨。’集注曰:‘愛憎取舍,一以至公。’
按:愛而取之,是怨不深而惡,而知其愛而取之矣;憎而舍之,是怨之深而憎,而不容愛而舍之矣。然則此‘舍’字非舍而不報之謂也,乃舍棄報之之意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
按:‘不怨天’之天以氣數而言,知我之天以理而言,然不得於天之中自有知我之妙。小注問:‘有一節之上達,有全體之上達?’
按:朱子此訓專以工夫而言,蓋以逐事上達便自為全體上達也,不是一事上達上面復有全體上達也。然分開説,則曾子之得於萬殊,是逐事上上達,‘聞一貫’則全體底上達;大學之‘即物益窮’是逐事上上達,‘豁然貫通’是全體底上達。
公伯寮子路’,小注齊氏曰止‘公伯寮子路,固將假以沮孔子也,故孔子不為子路禍福計,而為吾道興廢計。’
按:齊氏之言似失夫子本意。子路雖非王佐才,而千乘治賦出於範驅,季氏之朝無如子路,則道之興廢豈不關於子路乎?樂正子為政,孟子喜其道行,則曾謂子路不如樂正乎?
子曰:‘賢者辟世。’
按:此賢者恐兼聖人而言,此辟世恐非之辟世。‘天下無道而隱’,如中庸所謂‘遯世不見知而不悔,(曰)惟聖者能之’。則聖人出處亦當言辟世。而集注特言伯夷太公者,蓋以夫子言賢者故也。
子曰:‘作者七人。’
按:微生畝、晨門、荷蕢、接輿、荷蓧、長沮桀溺,凡七人,師摯以下八人,伶人故不數耶。
子路宿於石門’,小注南軒曰:‘辭氣[1]緩而不迫,所養〔有〕過於荷蕢。’
按:隱於晨門,已賢於荷蕢。
子路問君子。
按:‘修己以敬’雖可以告衆人,而於子路恐有抑勇之意。
集注程子曰:‘篤恭而天下平。’
按:‘恭、敬’二字對言,則恭主容,敬主事;而專言,則恭即敬,敬即恭。中庸以‘敬’釋‘恭’,此又合恭敬言。
闕黨童子。
按:此童子習雖違禮而才可悟道,故夫子使之將命,而欲其知長少損遜之節乎。

☚ 07_184子路   07_186衛靈公 ☛
000018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