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1]
‘弟子入則孝’章
小注:雲峯胡氏駁熊氏‘此章是小學,故先行;子以四教是大學,故先文’之説。熊氏之分屬於小、大學者,固牽强,駁之,誠是矣。然其所自為説,亦不分曉。蓋此主弟子而言,故以重輕為序而先行;彼主教法而言,故以先後為序而先文。隨其地頭而語,各有當也。
且詳四教之先文後行,固是知先於行之意也。然若統文、行、忠、信而看得本末,則先文、行,後忠、信,乃所以示忠信為文行之本也。
‘慎終追遠’章
以夫子‘喪致其哀’、‘祭致其敬’之訓觀之,則古注喪盡其哀、祭盡其敬,殆其至矣。集注之必以禮、誠易哀、敬者,何也?竊詳曾子之意,終則人所易忽,故勉之以慎,而慎莫如禮;遠則人所易忘,故勉之以追,而追莫如誠。故朱子於慎字、追字看出此意,捨古訓而發明之,可謂精微也。然夫子之訓汎論其大體,曾子就其易失處立言,可以並行而不悖矣。
‘子禽問於子貢’章
注:謝氏曰‘觀於聖人威儀之間,亦可以進德矣’。此謂進德之道不專在於觀聖人威儀也。於‘亦可’字,其意乃可知耳。學者須將聖人言行實心體究,思所以有諸己。若徒彷像其威儀,則鮮有不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