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先之’所以導其行也,‘勞之’所以勸其事也,是皆務本之政也。
子路有政事之才,而或不務本;仲弓有德行之美,而或親細事,故各因其所失而告之也。
上章‘勞之’之勞,其身之所當勞也;此章集注‘不勞’之勞,有司之所當勞也。‘先有司’,則已無有司之勞,而其事必舉也。
大統自大統,天倫自天倫。而衛輙拒父禰祖,故集注曰:‘不父其父而禰其祖,名實紊矣。’蓋禰其祖非無其禮,而衛輙之拒父禰祖,則名實紊矣。
‘務為全美’者,其欲已足,則其氣必盈;其欲未足,則其氣必歉,故‘累物而驕吝之心生’矣。‘公子荆皆曰苟(曰)〔而〕已’,則可見其不累物而驕吝之不生也。
‘勝殘去殺’,尹氏所謂‘聖人則不待百年,其化不止’。此之意可見於上章及下章也。
‘正人’之人,對己而言,言能正其身,則可以從政而正天下;不能正其身,則不可以正一人也。
胡氏所謂‘樊遲問仁’,‘此最先,先難次之,愛人最後’者,蓋以夫子之告有次序。恭敬忠是仁之方也,愛人是仁之施也,推此而可知先難之為次也。若未嘗告之以其方,則所謂先難者是何事耶?
前章以專對為‘使事’,可知此章言‘使事’以子貢之能言也。然而其材足以不辱君命者,可以為使,則‘為使之難,不獨貴於能言’也。
言顧行,則其言不期信而自信也;行顧言,則其行不期果而自果也。此所謂言行但主於信果,則不是庸言庸行,而其自守猶有可取者也。
‘不占’,謂不玩其占也。故集注引楊氏説以明此意,而語類亦曰‘只是不讀書之意也’。
承上章教民即(戒)〔戎〕之意,而反説‘不教民戰’,則兩教字一義,故集注不復言教之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