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6_539陽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6_539陽貨

【陽貨】

【第一章】
‘謂孔子’云云。○按:‘好從事’三字,集注無所釋,可疑。竊意‘從事’,猶言做事。好字,亦不必深看,蓋言欲做事,而亟失時也。
【第二章】
‘此所謂性’云云。○按:既言氣質之性,則善惡之不同自初已判,而赤子之始生而哭,飢則索乳,識母則呼母,無不同也。此時善惡之質雖殊,而善惡之習未著,此可以相近論也。然究其所以相近之實,則亦由於性之本同故耳。性在氣質,故雖不能無不同,而惟其性也,故亦能相近,此可以意會也。
程子曰‘此言’云云,小注‘先有天理’云云。○按:此注記疑已論之。且氣積而後質成,而今曰‘氣積於質’,恐是誤録。
【第三章】
子曰‘唯上知’云云。○按:此章即因前章而反之。前章蓋言性之相近,而因習之有善惡而相遠也,語意重在習上;此章蓋言習固有善可化惡,惡可化善者,而唯上知、下愚,則善惡一定,非習之可移也,語意專在氣稟上。
‘聖人以其’云云,小注‘習與性成’云云。○按:此注兼‘性、習’而言‘不移’之義,與或問所斥氏説同病,恐是誤録。
雙峯饒氏曰‘善底’云云。○按:饒氏上説,記疑已辨之;下説‘善惡性也,智愚才也’之云,亦未穩。此章性字,既是氣質之性,則性即才,才即性,又何可分性與才?而以善惡屬性,智愚屬才耶?
【第四章】
子曰‘二三子’云云。○按:夫子前言,固是戲耳。然聖人不應無其實,而徒戲之也。蓋正言之,則禮樂只是一個序與和,無物不有,無處不然。武城雖小,惡可無禮樂?但閭巷弦歌,乃帝王治天下之大規模,用之小邑固未嘗不可,而亦有些太張皇底意思。夫子牛刀之戲,蓋出於深喜,而其中略帶得微哂之意。及子游正言以對,則其言甚是,不可不許之也,故復稱其是,而自實其戲,以發其深喜之故,而不言其微哂之意。聖人雍容氣象,此可見矣。若不會得此意,而以牛刀之喻,謂聖人真貶其以大治小,不可也;謂聖人深喜,而故佯言以戲之,亦不可也。須要言外識取。
【第五章】
弗擾季氏’云云,小注‘十二年’云云。○按:以此説觀之,則弗擾非但執桓子以叛,直是公室之逆也。孔子既命討之,則弗擾又何為而召孔子?孔子又何為而欲往耶?此與集注不同,當考。
【第六章】
子張問仁’云云。○按:‘恭則不侮’,或問作‘不侮人’,而斥范氏‘人不侮’之論,此恐可疑。蓋‘不侮’以下五者,皆功效之得於外者也,豈獨不侮一事,以在我者言之乎?且恭自是謙遜底物事,不侮人有不足言矣,安得復曰‘恭之效乃為不侮人’耶?
張敬夫曰‘能行’云云,小注胡氏曰‘五常’云云。○按:恭、寬、信、敏、惠五者,皆吾心之所發,則併就身上看,亦可也。此章既以能行言,則併就事上看,亦可也。又恭、寬、信,就身上看;敏、惠,就事上看,亦無不可也。至於‘恭其本’三字,就身上言亦好,就事上言亦好。蓋恭者敬也,而敬是通乎内外者,不必云四者皆屬事,恭則切於身,而為之本也。説謬矣。
【第七章】
‘匏,瓠也’云云。○按:匏瓜,恐是瓠與瓜,不能飲食。言瓠瓜之蠢然無知覺,小注勉齋説正得文義。
【第八章】
‘六言皆美德’云云。○按:‘六言皆美德’之云,亦是大綱説,非如知、仁、勇三者之真為天下之達德也。蓋此章,就子路身上言之,則范氏所謂‘曰勇、曰剛、曰信、曰直,〔又皆〕所以救其偏’者是也。然此六言汎論之,則亦是美德,但徒好而有蔽,然後始為不美耳。或問既斥有六德之病,而集注復以美德言之,其意可見,此當詳玩。
‘狂,躁率’云云。○按:剛是勇之體,則躁率亦亂之本也。蓋剛勇即一事,狂亂即一病,然細究其界分,則亦有不可亂者。
【第九章】
‘怨而’云云。○按:經文只曰羣、曰怨,則似未見其有不流、不怒之意。然和而流,則非和之道矣;怨而怒,則非怨之道矣。不流、不怒,正釋羣怨之義。
【第十章】
‘正牆面而’云云。小注厚齋馮氏曰‘此疑’云云。○按:不可不學,而二又其最要者,故過庭之後復以告之,未必恐其不踐言而告之也。聖人於門人,未嘗瀆告;若於伯魚,惟恐其不踐言,而屢告之,則是聖人私厚其子矣,而可乎?説未安。
【第十一章】
‘敬而將之’云云。○按:或問程子言序和,言敬和,而以為此章之旨,則當以説為當。至於集注,則復主之論,何也?蓋禮樂以事理而言,則序與和也;以人心而言,則敬與和也。言序,則敬在其中;言敬,則序在其中,實非有兩事也,故以敬和為正釋。而程子之説,則雖言序和,而雜以方言,非訓詁之體,故係之下方。
【第十四章】
子曰‘道聽’云云。○按:‘道聽’是聽得不詳明,‘塗説’是説出容易了,此皆不含蓄之病。集注‘不為己有’四字,併包此意。
‘雖聞善言’云云。○按:‘德之棄’者,固為自棄其德,然只曰自棄其德,則恐有所未盡。或問云:‘蓋以其事言之,則固為棄其德矣。然不曰棄夫德,而曰德之棄,蓋德之所以見棄(者),猶鄉原之賊夫德,而以為德之賊也。’如是言之,然後意方足矣。
‘道聽塗説’云云,小注鄭氏曰‘無所’云云。○按:‘無所得而竊其名,故曰賊’,此説非上章之文義。
【第十五章】
‘苟患失之’云云。○按:此不言患得,而只言患失,記疑以為患失者,事勢緊急迫切,尤易露其本情者,極有意義。然此恐承上文,而從省文之例,不必深看耳。其實患得者,亦無所不至,醫之舐痔,而得車五乘,豈非患得者耶?
【第十六章】
子曰‘古者’云云。○按:夫子所云‘三疾’,非專著狂、矜、愚,乃兼指肆、廉、直而言耳。故曰古有而今亡。若但以狂、矜、愚為疾,則古亦有狂、矜、愚,今亦有狂、矜、愚,安得曰古有而今亡乎?蓋疾者,病痛之名,而亦有可取之謂也,故以肆、廉、直當之。若蕩、忿、詐,則乃過於疾而流於惡者,不可復謂之疾矣。小注張南軒‘今之疾’云云,恐誤。
范氏曰‘末世’云云。○按:以上集注觀之,則古今之異專由於氣稟也;以范氏此論觀之,則古今之異專由於習也,要之兼氣習言方備。記疑潛室陳氏説,亦言此意。
小注雙峯饒氏曰‘語中’云云。○按:古之三疾,固由於氣稟,而亦由於習也;今之不如古,固由於習,而亦由於氣稟也。蓋古今之間,氣有淳漓,習有實僞,故民性之不同如此。饒氏以氣習分屬古今,恐未盡。下新安陳氏説亦準此。
【第十八章】
子曰‘惡紫’云云。○按:三者皆聖人之所惡,然詳味語意,則一節深於一節。‘聲之亂’,其害甚於‘紫之奪朱’;‘利口之覆邦’,其害尤甚於‘聲之亂’。范氏則在經筵,故又專歸重於‘利口之覆邦’矣。
【第二十一章】
宰我出’云云。○按:‘三年之愛’,言其知三年免懷之恩而愛之也。
范氏曰‘喪雖’云云。○按:三年之喪不足以報其親,此説極其忠厚,深得孝子之心矣。然聖人制禮,必限以三年者,實取三年免懷之義。夫子之言直推其制禮之本意,似非專為宰我而遷就以為説也。
‘所謂三年’云云,小注厚齋馮氏曰‘宰我’云云。○按:聖人固未嘗不面折其過,如責宰我以‘遂事不(説)〔諫〕’,責子路以‘惡夫佞者’,皆所以面折也。但聖人教人,自有權衡,有面斥其失者,有待其出而使之聞之者,未可以一概説。竊意:樊遲宰我二事,恐皆是不欲瀆告,而不復面斥;懼其失指,而終使聞改之意也。馮氏專以忠厚為言,則恐説不通。夫不仁之稱,雖謂之稍近迫切可也,而至於樊須之小人,有何不忍面言之義,而必待其出耶?
【第二十六章】
‘四十成德’云云,小注雙峯饒氏曰‘古人’云云。○按:饒氏看‘已’字太重。精義尹氏説近此,而或問非之。

☚ 06_538季氏   06_540微子 ☛
000015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