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小道必有可觀章】
小道
或問 ‘何以言小道之為農圃、醫卜、技巧之屬也?’曰‘小者對大之名’云云。見小注。‘是以致遠恐泥,而君子不為也。謝氏初意,蓋亦謂此,而其後乃以莊、老、釋氏當之,則其説將有自矛盾而不可通者矣。蓋曰坦途之支别,則非異端之謂,謂之異端,則其所可觀者,非真可觀,亦不待致遠而已不可行矣,豈可謂其坦途之支别而可由乎?’謝氏曰:旁蹊曲徑,皆坦道之支别,故非不可由,特不能致遠耳。若大路,則豈有礙乎!莊、老、釋氏之道非無可觀,特不可與入堯舜之道。
語類 小道不是異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農圃、醫卜、百工之類,(知)〔卻〕[1]有道理在。只一向上面求道理,便不通了。若異端,則是邪道,雖至近亦行不得。淳。○小道易行,易見效。漢文尚黄老。本朝李文靖便是〔以〕釋氏之學致治。孔孟之道規模大,若有理會得者,其致治又當如何!廣。
增訂 小道只指農圃、醫卜、百家、衆技之屬,故曰‘必有可觀’。君子不為,因是君子所志之道大。一務于此,則精神分而識趣狹,是以致遠恐泥。不為只是君子自己不為,非絶之使人皆不為也。故朱子謂小道皆用于世而不可無者,其始固皆聖人之作,各有一事一物之理焉,是以必有可觀。若將小道盡情抹摋,謂君子絶之使不興于世,是説做邪道左道,非小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