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亦子有惡乎章】
惡稱人之惡止訐以為直。
或問 ‘稱人之惡,在己則長浮淺刻薄之心,於人則絶勸勉愧恥之意,是以君子樂道人之善,聞人之過如聞父母之名,耳可聞而口不可道也。居下流而訕上,使〔人〕[1]尊君親上之誼薄,悖逆作亂之釁萌,是以君子造辟而言,詭辭而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也。胡氏以下流為卑穢之人,上謂賢於己者,然舉凡在己上者而兼言之則可,欲以一説遂廢其餘則偏矣。然此兩言者,豈亦以救子貢多言、方人之失歟?勇謂材力强猛,果敢則其材力未必過人,而臨事敢為者也’云云。‘范氏以諫為訕,尤害於理。訕之得名,正其以不告於上,而顯言於衆耳。者字蓋指人而言之,尹氏誤以為在己之事,故有二者之别。尹氏曰:孔子之所惡,以戒學者也。子貢之所惡,己所必不為也。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為己有也。以徼為伺察,蓋本洪氏之説,古注以徼為抄,蘇氏以徼為僥倖,似皆若不如洪氏之説。’
大全 諸先生有説夫子所惡以戒人,子貢所惡以自警者,此意得之,恐無天人之别。答江德功。○夫子之問未見惡人之疑,子貢之對未見檢身之意。論敬夫論語説。
存疑 稱人之惡亦是與人無相干而好稱之,則是無仁厚之意。而可惡若居言職,或操用人之柄,則不在此論。
蒙引 人之作事,必先明義理,審時勢,果可為,然後決然為之,便不至窒滯。若都不度理勢,果而窒焉,則妄作矣,故惡之。果敢而窒,是自己窒塞不通,不是行去見窒,然必見窒矣。○勇而無禮,就血氣争强上説;果而窒,就作事説。
翼注 下流只是下位。
子貢所惡。
蒙引 不要作夫子所惡以警人,子貢所惡以自警,都是惡人也。觀注‘惟仁者能惡人’可見。○‘惡徼以為知’三句不可以為似知仁勇而非者,直如何貼仁字。近時學者之弊,如此處最大害,所謂驅率聖言以就己意,使子貢當此時又加一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