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弘道章】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或問 人即道之所在,道即所以為人之理,不可殊觀。但人有知思,則可以大其所有之理;道無方體,豈能大其所託之人哉!
蒙引 弘道,非道本小而我大之也,只是滿其分量處便是。文王為人君止於仁,與國人交止於信,亦非於性分之外有所加也。
存疑 道之分量本大,人蔽於氣稟物欲則失其道。人能加知行之功,道之自近以至遠,自小以至大,推而至極,則其分量之大,復全於我矣,是擴而大之也。
增訂 按:道字,當兼道之在己,道之在天下者説。道之在己者,如人心之有四端,擴而充之不可勝用也;道之在天下者,如君子之道貴而隱。大哉!聖人之道。此是天下公共之道,其道體本自燔天際地,然必待其人而後行。君子之尊德性、道問學,造端夫婦,察乎天地,則君子之所以弘道也,如此兼説方備。雙峯以四端為道,將道字專指自家心上説,固失之偏。蒙引謂四端是性不可言道,則又矯其失,而其失加甚焉者也。夫性是稟受於天,自己所具之理;道是事物當行,天下公共之理。其實自己所具之理,即是天下公共之理。此率性之所以為道,而朱子之所以謂道與性,其實無甚異也。故對舉,則性自性,道自道。單言性,即道在其中;單言道,則性在其中,即説人能弘,性何害?而蒙引乃以此譏饒氏,並譏張子乎?蒙引謂性是人心活物,如何説道體無為?夫心乃活物,性即心所載之理。蒙引殊失心性之辨,不可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