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為君擯相
‘召使擯’云云。
語類 古者相見之禮,主有擯,賓有介。云云。看來古人大故淳樸,人君出命不甚會説話,所以着人代他説話。燾。
司儀賈疏 交擯三辭,車逆,拜辱,賓車進,答拜者,此並在主君大門外。賓去門九十步而陳九介,主君在大門(外)〔内〕[1]之東陳五賓。上擯入受命,出請事,傳辭與承擯,承擯傳與末擯,末擯傳與末介,末介傳與承介,承介傳與上介,上介傳與賓。賓又傳與上介,上介傳與承介,承介傳與末介,末介傳與末擯,末擯傳與承擯,承擯傳與上擯,上擯入告君。如是者三,謂之交擯三辭。諸交擯者,例皆如此也。
蒙引 孔子是時蓋為次擯。揖者,揖而傳之以命也,故云‘揖所與立’。所與立者,皆本國之臣僚,同為擯者也。若末擯傳之末介,則不可以左右言。
通考 吴氏程曰:盤辟,足盤桓,如不能行者。
衣前後襜如。
或問 襜如之説,洪氏以為‘非心平體正、敏給安詳不能爾’者,亦為得之。
蒙引 此節重在‘衣前後襜如’也。若揖所與立左右手,則不必聖人獨然,凡為次擯者皆然。言手動而身不動也,故衣自襜整。
賓不顧矣。
或問 ‘賓不顧’之説,則張子善矣。張子曰:舒君敬也。儀禮聘禮篇亦有‘賓不顧’之文,鄭氏以為‘於此,君可以反路寢也’。
通義 仁山金氏曰:‘賓不顧矣’,此當時禮辭也。聘禮,賓出,公再拜送,賓不顧。賓私面於大夫,大夫送之,再拜,賓不顧。公食大夫禮,賓出,公送於大門内,再拜,賓不顧。古者賓禮畢而出,即不回頭,主人送拜之,亦不回頭,亦易退之義,故皆曰‘賓不顧’,當時辭令遂謂賓去為不顧也。
蒙引 此蓋只是主人送賓出就館之時,未必一見成禮而遂送歸其國也。
司儀疏 出接賓曰擯,入相禮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