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安者,不思不勉,而心與仁為一也;利者,思而得勉,而中心與仁有彼此之别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去者,不汲汲求去而安之也。
君子懷德。
君子者,非指成德之君子,而謂其君子之道也。
放於利而行,多怨。
利者,人欲之私。人於日用事為之間皆就人欲上做去,而徒知有我而已,則必有害於人矣,所以多怨。
能以止如禮何?
禮雖是節文,而必以恭敬為本。有其本,然後可以能讓;有其讓,然後可以為禮之實。徒知有文,而不尚其實,則所謂禮也,亦不能行,況於為國乎?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立者,致君澤民之實,如‘達則兼善天下’者是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忠恕有兩般意:自夫子之道而言之,則動以天之忠恕也;自學者之工而言之,則下學上達之忠恕也。曾子以學者盡己推己之目説,與聖人之忠恕,而其實同而異也。蓋忠為恕體,是以分殊,而理未嘗不一;恕為忠用,是以理一,而分未嘗不殊。此聖人之道所以同歸殊道,一致百慮而無不備、無不通也。以是為言,正欲使門人不求之空言恍惚之中,而考諸聖人用心行事之實,有以默識而加勉(雖)〔强〕[1]之功爾。○程子所謂動而天者,自然而然而不待盡而推也,蓋以聖人與天地合其德也。
見賢止自省也。
此所謂善惡皆五師。
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人之易其言也,所以不踐言也。若欲言顧行,行顧言,則安得輕易發之也?
德不孤,必有鄰。
既言德,則此章之義恐指君子之德也。‘必有鄰’者,易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