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
‘曾子三省’章
按:謝氏説‘專用心於内’,恐其貴内賤外之本病,而集注特取大體歟?觀語類答‘用心於内’之問可見。
‘賢賢易色’章
按:集注以‘生質’、‘務學’兩下説,則子夏之言,雖其兼言生質,為不如專以學為主而不至於大病。吴氏之謂‘抑揚太過’者,恐看得子夏語為只説生質,如邢疏意也。
‘信近於義’章
按:語類
録雖未盡合義禮,廣録只得近於義禮。此皆於近字為叶,而集注直説‘合宜’、‘中節’,有未敢知也。
‘貧而無諂’章
按:語類南升録引直卿説,則集注‘又知義理之無窮’一段是據‘樂好禮’之有愈於‘無諂無驕’者言。而‘引〔是〕詩以明之’一句,是因處貧富之道知須就學問上做工夫也。而集注不指出言之,只教包在明字裏面矣。下文‘來者’之為學問工夫,集注亦不説出。蓋朱子之注經書,未嘗如此引而不發,而此獨爾者,恐其倣本文‘告往知來’之意,而特為此法,使讀者自得之耳。集注‘雖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是汎指義理言,而如‘無諂無驕’不可自足之意,亦其一也。義理如此,故須學問,學問乃在後面一層,故集注不提出。謹嚴如此。
‘吾與回言’章
按:退,語類謂夫子退,答范伯崇書謂顔子退,恐當以書為正,事理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