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法】
第一節言當先讀大學,第二節言當先讀傳文,第三節言當逐段精讀,第四節言不徒讀而已,當於自家心身上著實體驗服行,第五節以下皆言章句、或問。
‘見得前,未見得後面;見得後,未見得前面’,言讀經一章時未得並讀傳十章,讀‘正心’章時未得並讀‘誠意’章,段段分讀,不得一統合讀也。
問:‘條辨曰“小學,‘小’字不是道理小了,是其年紀小也;大學,‘大’字不是道理大了,是年紀大也”,此説如何?’曰:‘小學是小子之學,大學是大人之學,固皆以人言。然小子之學,其所學者亦小;大人之學,其所學者亦大,學亦豈無小大乎?故小學題辭曰“窮理修身,斯學之大”,此“大”字豈非指學言歟?窮理修身為學之大,則灑掃應對亦豈不為學之小歟?朱子又曰:“上蔡之學,終不離禪底見解。如灑掃應對處,此只是小子之始學,程先生因發明雖始學,然其終之大者亦不離乎此,上蔡於此類處便説得大了。道理自是有小有大,有初有終。若如此説時,便是不安於小者初者,必知其中有所謂大者,方安為之。”見性理大全論程子門人處。學無大小之説,無乃近於上蔡所見乎?’問:‘朱子謂道理有小有大,然則理有大小耶?’曰:‘學是其然,是形而下者;理是所以然,是形而上者也。學有大小,理無大小。道理二字,恐當活看。或曰:“理無大小,學安有大小?理亦有大小矣。”夫所謂理無大小者,理固隨處圓滿,不囿於形氣事物之謂耳。然而可大可小,自是理然也,豈可一味謂理無大小乎?’